|
明堂一般解释为“明政教之堂”(东汉,郑玄),是上古帝王颁布政令、处理政务、会见诸侯、接见长者、举行祭祀庆典、开展教育活动的地方,是上古时期国家的政治、文化、宗教中心。据蔡邕《月令章句》记载,“明堂者,天子太庙,所以祭祀,饷功,养老,教学,选士皆在其中”,可见明堂是一个多功能的公共建筑。在封建社会里,明堂还往往与“辟雍”组合在一起,作为中国古代最高等级的一组皇家礼制建筑。辟雍即明堂外面环绕的圆形水沟,环水为雍(意为圆满无缺),圆形像辟(辟即璧,皇帝专用的玉制礼器),象征王道教化圆满不绝。
明堂的历史非常久远。在远古时代,人们聚会的无壁的大房子,因为比一般房子明亮,因此叫明堂。据《考工記》等古籍记载,黄帝时的 “合宫”,神农氏的 “天府”,唐尧时的 “五福”,虞舜的 “总章”,夏代的“世室”,殷代的“重屋”,周代、秦代称为明堂。明堂的功能与形式,到汉代已经失传,学者们为此争论了两千年,没有定论。汉武帝、东汉光武帝、隋文帝、武則天等封建帝王为了宣扬自己的丰功伟绩,都曾建造过明堂。其中武則天所建明堂最为富丽堂皇。宋代以后,帝王们对明堂的兴趣锐减。清代的学者对明堂进行了大量研究考证,但因为缺少实际的资料和证据,往往与焉不祥,所论不确。
王国维先生有云:“古制中之聚讼不决者,未有如明堂之甚者也。”东周以后,关于明堂制度的争论有三种观点,一为一室,二为五室,三为九室,二千年来关于明堂制度的争论,均徘徊于后二者之间。
一室明堂为三代之遗制。先秦文献中唯一的明堂实例见于《孟子》。顾颉刚先生指出,这个明堂实际上就是太室,只有一间,没有墙壁, “只是一个朝南的大礼堂,是集众开会之所,本不神秘。”如半坡F1,面积约175平方米,内有四根0.5米粗的大柱,四周立有许多柱子,专家认为这就是当时的明堂。《孝经援神契》云:“明堂之制,东西九筵,筵长九尺也。明堂东西八十一尺,南北六十三尺,故谓之太室。”是明堂即是太室,本只一室。西汉武帝时,欲造明堂,但无人知道具体的明堂制度,齐人公玉带献黄帝明堂图,所绘为一室明堂。直至唐代,仍有人认为明堂只有一室。
明堂的五室与九室之争是从东汉开始出现的,有所谓今礼、古礼之别,所谓“古礼”是指《周礼·考工记》所载五室明堂之制。《考工記》里说,”夏后氏世室…殷人重屋…周人明堂,度九尺之筵,東西九筵,南北七筵,堂崇一筵。五室,凡室二筵…”。即明堂的格局为中心型,一个屋子居中,其他的四个屋子围绕在四隅。大地湾F901的前坪、前堂、后室和左右侧室显示出这样的样式。所谓“今礼”是指东汉的明堂制度,《礼图》云:“建武三十年作明堂 ,明堂上圆下方,上圆法天,下方法地,十二堂法日辰,九室法九州。”这个制度最早见于《大戴礼记·明堂》。
现存可考的周明堂遗址,位于今山东省泰安市岱顶东北大津口乡明家滩村。村西首山崖下有清泉,摩刻“明堂泉” 。《史记·封禅书》载:“泰山东北址有古明堂处,齐有泰山之明堂也。”《泰山小史》称:“周明堂在岳之东北,山峪连属四里,今遗址尚存。”据《孔子家语》等文献记载,西周初,在明堂的墙壁上绘出尧、舜和桀、纣两类不同的古代帝王,使后世统治者从他们的成败中汲取教训,明辨是非。直至春秋末期,孔子观明堂时,还曾见到四门墉上绘制的尧、舜、桀、纣和周公相成王,以朝诸侯的画面。
现存可考的汉明堂遗址有两处,一处位于泰山主峰东南麓西城村东,东有明堂河,西有明堂泉。遗址东西长180米,南北宽80米,高17.6米,文化层堆积厚达1~3米,曾出土汉代遗物,传为汉明堂故址。一处位于今西安市南门外大道东侧,建于西汉元始四年(公元前150年左右)。外围方院,四面正中有两层的门楼,院外环绕圆形水沟,院内四角建曲尺形配房,中央夯土圆形低台上有折角十字形平面夯土高台遗址。据复原后得知,中央建筑下层四面走廊内各有一厅,每厅各有左右夹室,共为“十二堂”,象征一年的十二个月;中层每面也各有一堂;上层台项中央和四角各有一亭,为金、木、水、火、土五室,祭祀五位天帝。五室间的四面露台用来观察天象。全体各部尺寸又有许多繁琐的数字象征意义。整群建筑十字对称,气度恢弘。
王莽時代、北魏时期、隋代都曾修筑过明堂。隋文帝时期,宇文恺曾对明堂进行了研究,绘制了明堂的建筑设计图,制作了立体模型(木样);在明堂建筑图和木样中都使用了比例尺,这种利用比例关系绘制建筑图形和制作立体模型的方法,是中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创举。
到了唐代武则天时,建明堂事又提上来,有人书《黄帝明堂经》,其明堂是上有巍峨正殿,四面环水,空中有响履木铺成复道通至岸上。武后准奏差人动工时,有大臣刘允沦称建明堂劳民伤财,遂写《明堂赋》讥讽武则天,称明堂经里不知搞什么明堂。武后颇为赞许,未按明堂经去造“明堂”。 此事流播社会后,就将搞不知所云的东西谓“搞什么明堂”。后来“明堂”又通为“名堂”。
唐武后所建明堂,是在洛阳主要宫殿乾元殿址附会古代明堂制度建造的殿堂。建于公元688年,供布政、祭祀、受贺、飨宴、讲学辩论之用 ,是唐代著名大型建筑物。约在755年以后安史之乱中被毁。明堂方300尺,为多边形,圆顶;高294尺,分3层,下层布政,中层祭祀,上层为圆顶亭子,上立高1丈的涂金铁凤,屋顶铺木胎夹纻漆瓦。明堂有上下贯通的巨木中桩,作为斗栱梁架依附的主干。明堂的规模和复杂程度超过唐两京所有宫殿,規模之宏偉,在我國建築中空前絕後,已接近或达到封建社会的最高水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