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操是一个有雄心壮志的政治家,而孔融则是一个思想激进、个性鲜明的知识分子,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曹操是“办事的人”,而孔融是“旁观的人”。两人之间的矛盾,不仅仅是由于性格差异造成的冲突,更多的反映了东汉末年官僚执政者阶层与清流士大夫阶层之间的激烈对立和殊死搏斗。曹操杀孔融,不应简单的肯定或者否定。实事求是的分析,在曹操和孔融之间的矛盾中,曹操难逃刚愎自用、杀戮人才的罪责,而孔融也似乎着实太恃才放旷、目中无人了点。下面让我们来梳理一下曹操和孔融之间的关系史,简单分析一下孔融的死因吧。
应该说,孔融与曹操的关系并不是一开始就不好的。两人曾经一起参加袁绍组织的“讨伐董卓”的军事行动,是“同志和战友”;而且孔融曾经对曹操十分敬佩,对他迎汉献帝入许昌的举动非常赞赏,孔融还曾写诗赞美曹操的丰功伟绩,如六言诗三首(汉家中叶道微)中就有“梦想曹公归来/从洛到许巍巍”、“曹公忧国无私/减去厨膳甘肥”等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越闹越僵。
孔融曾经三次阻挠、反对曹操的政治、军事行动。一次是200年,曹操想和袁绍大战,以完成对北方的统一。可孔融却坚决反对。结果,曹操以少胜多,赢得官渡大战全胜;一次是207年,袁绍的两个儿子袁熙、袁尚逃奔乌桓,想联合乌桓,东山再起,攻打曹操。于是曹操积极准备远征乌桓,想一举消除袁氏残余势力。而孔融则认为乌桓并不对汉朝构成威胁,不值得兴师动众,劳民伤财。后来曹操大破乌桓,胜利完成统一北方的大业;一次是208年,曹操准备发兵讨平刘表时,孔融又持反对意见:“天下初定,应稍微安定一段时间,再行征伐之事。” 还说“刘备、刘表皆汉室宗亲,不可轻伐;孙权虎踞六郡,且有大江之险,亦不易取,今丞相兴此无义之师,恐失天下之望。”
孔融还曾经两次因为私人生活的问题和曹操对着干。一次是曹操打败袁绍之后,把袁绍的儿媳甄氏嫁给了曹丕。孔融写信,明里暗里讽刺曹操,用周武王伐纣后将纣王爱妾妲己赐给弟弟周公的自造典故,奚落曹氏父子霸占人妻、卑鄙无耻;一次曹操伐乌桓时,因为当年出现灾荒,军粮短缺,为了节约粮食,于是发布禁酒令,严禁民间酿酒饮酒。孔融是个酒鬼,对此很有意见。他以《难曹公表制酒禁书》为题,给曹操写了一封亲笔信,说饮酒直接影响到国运的昌盛和事业的成败,禁酒没有道理。为了使自己论述更有力,他还振振有词,说什么天有酒星,地有酒泉郡,人有酒德,最后甚至把痛饮‘千锺’结果天下太平的尧帝,畅饮百杯最后成了圣人的孔子搬了出来。曹操看了信后,哭笑不得,给孔融回了封信,讲了一番喝酒误事误国的大道理。孔融不依不饶,又写了封信继续嘲讽曹操,说如果非要禁酒,那么干脆把婚姻也一块禁止算了。
孔融还曾经因为一次荐人不当与曹操产生隔阂。祢衡是孔融的朋友,学富五车,才华横溢,但狂放不羁,恃才傲物。孔融向曹操推荐了祢衡。可祢衡第一次见曹操就十分无礼,还把文武大臣统统说成是奴才。曹操让祢衡作帐下鼓吏,祢衡却来了个击鼓骂曹。后来曹操杀了祢衡,对孔融也很十分怨恨,认为他举荐祢衡的目的就是想和自己过不去。?
如果说,孔融因为战略问题、因为私人问题、因为朋友问题与曹操有分歧,曹操还能勉强忍住,强压怒火的话,那么两人之间思想上的严重对立,使曹操无法忍受。众所周知,曹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想着篡夺东汉江山的野心家,而孔融则是忠于汉室,支持皇权的。两种思想水火不容。这也是孔融为什么事事和曹操作对的根本原因。曹操之所以次次忍耐,一个方面是因为自己本身喜欢文学,对孔融的文学才能非常欣赏,有爱才、惜才的因素在里面;另一个方面,孔融的名声很大,社会影响力很高,曹操作为一个“唯才是举”的政治家,担心杀了他会影响对其他人才的感召力,最中影响自己的政治大业。而孔融呢?恰恰洞察到了这一点,知道曹操不敢杀自己,就越发肆无忌惮,甚至想通过对曹操施加压力,完成“匡扶汉室”的理想。他有一次甚至曾经上奏曹操,要求给汉献帝方圆千里的管辖权。这就从根本上惹恼了曹操。正好东吴孙权使者来许昌,孔融又当着吴使的面嘲笑侮辱曹操,曹操终于忍无可忍,恼羞成怒,拔除了这个事事与他做对的“眼中钉”、“肉中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