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齐辛民 秋萍
查看: 1715|回复: 2

[原创]再谈破体书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8-17 11:17: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watermark]再谈破体书法
顾绍骅
2006年11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第八次文代会和第七次作代会上讲话指出了 “基础在于继承,发展在于创新”。
“凡是称得起真正艺术品的书法都是一种超越,但是按照书体划分狂草可以说是最大限度的超越。书法界确实有一种倾向,即不满足于包括狂草在内,已有的各种书体的规范。融合多种书体,是一种趋向。”——《基础深厚书路广》沈鹏
法国的艺术大师——奥古斯特•罗丹说过:“世界上有多少艺术家,就有多少种素描与色彩。”每位艺术家的艺术倾向、创作风格,作品表现的内涵都得有自己的个性,而每一位欣赏者的“口味”也是千差万别的。
只陷于传统,而不思于发展与创新乃迂腐也;但充其量不过是“书痴”、“书奴”之辈,而毫无个性可言。作品是机械地重复着“一个动作”,即复制、复制……再复制……;虽然,你可能“穷尽一生、倾囊而出”在那里“临池不辍”,但只是机械的重复;一切事业都需要创造或创新,否则是毫无价值的(工匠与艺术家的区别也就在于此)。殊不知艺术作品是艺术家的艺术感受、个人沉淀(文化上、审美上、性别、性格、习惯、世界观、哲学观等)、创作冲动——抒写胸臆;通过一定的媒介(笔、墨、纸…或其他)和表现形式(书法、绘画或其他)反映出他(她)需要向读者所要表达出的信息(美好的、平淡的、憎恶的);因此,它是颇具内涵的,有着时代特征与鲜明的个性(不可重复性)。这样的迂腐乃中国艺术之反革命也;不错,国粹是要传承,但也要发扬光大,并且“发展是硬道理”这句话也同样适合艺术发展之路。
传统是丰富、多样的,使我们望洋兴叹。纯从风格的意义来说,一般不要赋予主次与高下之分。比如词章的豪放与婉约,事实上在许多作家笔下虽有侧重却并不单一。传统书法的碑与帖,还有简牍、经书、砖瓦陶文……都各有存在的理由,善学者取其一端,更加以融会贯通。再从历史的眼光看,传统的生命力是在发展中形成的。正如儒学从孔子发端,经过历人的加工改造,充实,其中又纳入许多的流派,后来的儒学与最初孔子的学说有很大的差异。传统也有消极因素。虽说从纯粹风格的意义上不必分主次高下,比如对王羲之这样一个庞大的流派,如果人为地以此为界限,分别是否“正统”与“主流”,便违反了艺术规律。但可能由于某个流派历史上评价高,从之者众,便影响我们的思维定势。今天我们都需要从书法本体的意义上审视某个派别生命力的强弱,艺术性的高低,人文内涵的多少。传统中的消极因素,往往表现为开创时生气勃勃,因崇拜者众多成为不可逾越的偶像,逐渐消失了原有的锐气,进入了末流。 ----------《传统是当代书法的源泉》 沈 鹏
一切艺术之最终抽象,无非节奏而已!音乐、舞蹈、戏剧、文学如是,(书法)绘画亦如是。节奏佳则画自佳,节奏劣则画自劣。浓淡干湿、轻重徐疾、疏密粗细、刚健婀娜之种种运用,俱应以节奏之把握为皈依,以节奏之表现为鹄的。明乎此,始可与言绘事。
艺术者,个性之事业也。个性发挥之极至,则为全新审美范式之发现。臻于此境界时,一切现存审美观念俱已陈旧,一切现有手段技法均已无用。须得别出机杼,自立法则。虽因惊世骇俗而倍受讥评,亦义无反顾。待至群生觉悟,蓊然景从时,艺术亦从此实现突破性之跨进与拓展。然而其人也,非有脱屣流俗之胆魄,超迈古今之才智,不能为之。就绘事而论,求诸前贤,中国亦惟八大山人、青藤老人、石涛,外国如塞尚、凡高、毕加索数公庶几可以当之。
白石老人言:“太似为媚俗,太不似为欺世,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至哉斯言!盖胡乱涂鸦,固非艺术,而刻意模拟,亦非艺术;艺术之至境,乃在凭藉外物而超乎外物,终归于画家独特个性之张扬。明乎此,则习绘事者实有两途——既可由“太似”然后退而求“近似”,此学院画派之途也,亦可由“太不似”然后进而求“近似”,此文人画派之途也,二者取经各殊,而俱以“似与不似之间”之“妙境”为共同之追求目标。惟是欲由“不似”进而求“近似”,固属不易;而一入“太似”之规范,欲退而求“不太似”,则尤难。此中甘苦,惟经过者方知。-------------------《境界在“似”与“不似”之间》刘斯奋
我非常同意彭砺志老师指出的:破体是古今书法创新的动力性特征。其主要特点是,以不同时期相关书体的特质作为变量,会通損益,济成厥美。魏晋时期,以破创定,书法风格的变化往往与书体演进同步,唐以后破定创新,书风表现为书家所专擅的某一定体内个人风格的嬗进,所以,书法创新的历史就是定体与破体彼此消长的历史。总结古代破体实践理论,我们发现,同是破体,其表现范式有字体、书体及其笔法的种种不同。为什么同是破体,有的被立为楷模,而有的却被讥为夹生饭,其判断的标准究竟是什么,破体创新蘊含了什么美学原理,在当代书法创作中有什么借鉴意义……。书法发展到今天,人们时常免不了有这样的担心:真草篆隶行书,这些书法赖以生存的载体及其法度已经相当完备,如果还延续下去,别说出现魏晋时期以破立定成一家之体的大家,就是能有晚近碑学那样的成就也难能可贵,因此有人哀叹书法创新空间狭小,似乎书体文字是书法创新的羁绊。其实,从定体与破体的关系来看,初唐以后就开始面临书体资源枯竭的处境,书分古今,去古渐远,篆隶成为文字陈迹,正楷一统天下。但当前贤书家学会了从定体名家楷模之外溯流穷源,用不同书体中的异质因子来破定体,破字法、破形法及破笔法,其种种不同的范式不仅拓宽了书法表现空间,同时也形成众多的新的“亚书体”,书体便成了一个发展破坏再破坏再发展的循环过程。回顾百年来书法创作的发展,如果说清代金石学的流行带来碑学的复兴,那么,安阳甲骨、钟鼎金文、西域简牍、敦煌遗书以及近年来新出的吴简、里耶简等重大文字遗迹的发现,使当代书家拥有了比前人更多破体资源。可见,只要人们对创新充满期待,破体永远是创新的无穷动力。
总之,在展览化机制之下的今天,书法创新意识从来没有如今天这么迫切。当颜柳欧赵等单一书体内名家的楷模意义消解后,破体创新意义日益凸显出来,我们只有用兼善会通来替代专谨偏玩,会古通今,中国书法的发展才会永葆艺术活力。----------彭砺志《从定体到破体:书法创新理论与范式研究》
俗话说,文从胡说起,诗从放屁来。这句话看似粗俗,我想也是文艺创作的必由之路。我曾在《诗情画意初探》中写道:“越是传统的,就越具有民族性;越是民族的,就越具有世界性。”艺术探究,信奉“在继承中发展”的原则;现,在继承中稍有“突破”(拿出了探究中的作品——“我的破体书法”)结果受到网上多数老师、同道们的好评与认可,同时,也受到“权威”的批评;以后的路怎么走?恳请专家、老师、同道们指点迷津。附各网对破体书法的评论:
CCTV:文化论坛
http://bbs.cctv.com.cn/forumtopic.jsp?id=5797149
http://bbs.cctv.com.cn/forumtopic.jsp?id=5797172  
新浪:文化论坛
http://forum.cul.sina.com.cn/cgi-bin/viewone.cgi?gid=43&fid=1145&itemid=17963
中国书法家论坛网
http://www.zgsfj.com/viewthread.php?tid=35357&pid=473474&page=1#pid473474
上海美术论坛
http://www.shmsjy.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3233&star=1#13112
中国美术家协会
http://www.caan.cn/bbs/dispbbs.asp?boardID=51&ID=1856
楚天都市报
http://bbs.cnhubei.com/dispbbs.asp?BoardID=82&ID=182961
顾氏破体书法(http://bbs.eshufa.com/viewthread.php?tid=11146 )
  并附陈频老师的《破体之歌》:
悠悠五千年, 书法源流长, 篆隶楷行草, 陶醉着龙的传人, 激发出几多豪情。
星移斗转, 翰墨志士, 苦苦追寻, 都在想自成一家, 却奈何山重水复, 难得门径。
追本溯源, 糅合诸体, 师法造化, 再加上融会人文, 刹那间柳暗花明, 豁然开朗。
破体破体, 创新之魂; 破体破体, 立家之本; 破体破体, 多彩之根。
美化生活, 促进文明; 陶冶情操, 振奋精神。让破体潮来得更猛烈些吧!

作于2007年8月
欢迎批评我,请到我的博客来作客,相信您的到来会使我“家” 蓬荜生辉。
我的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gushaohua2
书画视频:http://v.blog.sina.com.cn/b/3377619-1446241273.html
凤凰博客:http://blog.phoenixtv.com/index.php/uid_376315
C6C6CBC4C6C1D4C2_1187320604.jpg [/watermark]
 楼主| 发表于 2007-8-17 11: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再谈破体书法

顾绍骅破体书法选: C1F8D7DAD4AA20D3_1187320857.jpg
发表于 2007-8-17 20: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再谈破体书法

我看了大略,突然记起启功先生的一句话——大意是这样的:学习传统不到位的地方就是创新……
我不懂得书法,海涵!

北京德深源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55215号-2
联系信箱:qpgzsh@163.com 联系QQ:745826460
联系电话:13466526077,010-5210089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