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齐辛民 秋萍
查看: 2272|回复: 3

谁都需要反思,也谁都可以批评——作者:杨  卫[转帖]世纪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5-29 09:03: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谁都需要反思,也谁都可以批评
杨  卫

  董宇在网上写了一篇批我的文章,原因是在此之前我曾介入到彭德与岛子之争,并对彭德着重进行了批评,董宇很不理解,写文章反击我,颇有要站出来替彭德辩护的意思。我不认识董宇,更不清楚他跟彭德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但从董宇反击我的文章中看,至少从心里他是认同彭德的,不然他也不会将彭德视为“先知者”角色,并大加赞美的。一个人对他所认同的东西坚持捍卫,这种精神并没有错,错就错在盲目地跟从。在董宇心中,彭德作为八十年代中国前卫艺术的始作俑者之一,好像也只有他才有批评反思前卫艺术的权力,而别人的批评则是“将历史观与发展观进行了阉割,同时又在层出不穷的发展历程中,倒进了愚昧与断裂的泥浆”,是“试图否定批评家对前卫艺术的精神探讨和反思。”这是我无法接受的,怎么同样是批评,彭德批评别人就可以理解,别人批评彭德就大错特错了呢? 这完全是一种“只准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霸权主义思路,也是董宇对彭德盲目崇拜的结果。其实,明眼人都看得出,我当时批评彭德主要是因为彭德早就声明了自己在不看艺术展览,不参加艺术活动的前提下对前卫艺术所提出的一些疑义。一个人不做交流,不深入实践,光是闭门造车,拿着一些古理往新鲜事物上套,这完全是一种好为人师的自高自大。所以,我才会说:“彭德实际上跟岛子犯了同一个毛病,只不过岛子是将手摸向了西方极乐世界去寻找蔽护伞,而彭德则是把腿伸进了更加阴冷的故纸堆里找寻温柔乡而已,本质上并无二异,都是在制造一种新的八股形式,来掩盖自己内心的某种失落与空洞。”这里我已经清楚地表述了彭德与岛子共同存在的问题,而董宇则弃我的全文而不顾,断章取义,硬说我有褒岛子贬彭德的意思,可见,董宇对彭德的拥护,已经是两眼抹黑,再也看不清别的什么了。问题当然还不在于此,而在于董宇循着彭德的思路口诛笔伐,对前卫艺术展开的一系列攻击,正如他自己所说:“前卫艺术作为艺术家标榜自身‘前卫’和‘先进’性的词语,已经被滥用了几十年,狂飚中泥沙俱下、鱼龙混杂,堆积处早已开始腐败、发黑,”继而他还义愤填膺地扬言道:“如果这个‘龙王庙’已经成为毒虫、恶鬼的孳生地,炸掉它倒是很好的办法。”我不知道董宇是从哪里接触到的前卫艺术,是在书本上?还是从谣传中?怎么会联想到腐败与发黑,以至于产生炸掉它的念头?
  一个人要对他的行为负责,这是我很早就懂得的道理。我不敢说中国的前卫艺术家人人都有崇高的理想,但至少他们为自己的行动付出了代价,尤其在我们这个有着悠久封建传统的国度,选择前卫艺术本身就意味着牺牲。正因为如此,我才会对多数前卫艺术家心存敬意。但我也同时看到了另外一种情形,那就是曾经抱有前卫的理想,而一旦自己落伍则开始抱怨,继而开始对前卫艺术表示出不满与指责。我对彭德的发难,症结就在于此,主要是因为彭德表现出了前后不一致的人格缺陷。所以,我承认彭德在八十年代的功绩,但我不理解他在九十年代的所为。其实,人人都会有老去的时候,但不应该因为自己的老去而否定自己的青春,尤其不应该以自己的历史经验去打消更多年轻人的创造冲动。要知道长江后浪推前浪,历史永远是翻过一页后重新铺开,这中间没有什么是可以挽留的,除了自己不断反思的精神。我之所以说彭德这一代过来人真是应该好好反躬自问,作一作自我反省了,就是因为在自我反思这一点上,彭德表现出了明显的不足。虽然这种不足有着时代的原因,但即便如此,彭德也还可以再镇定一点,至少还可以学一学老栗,因为对于他们这一代饱经风霜的过来人,沉默总要比信口开河的乱说更加体面。

 楼主| 发表于 2004-5-29 09:05:06 | 显示全部楼层

谁都需要反思,也谁都可以批评——作者:杨  卫[转帖]世纪网

回复《谁都需要反思,也谁都可以批评》——刀力办

标题:《侃侃未来十年的美国艺术 》
标题:评论:谁都需要反思,也谁都可以批评[daoliban发表于 2004-05-08 19:03]
正文:侃侃未来十年的美国艺术
刀力办
未来的艺术真的是个很大的话题,未来很遥远,总是琢磨不定,也是个没有限定的概念。尤其是在目前的中国,一切变化那么快,那么令人费解。所以预测未来的艺术是个很悬也很眩的话题。之所以悬,是因为我不是预言家,而预言家有总给人以圣者的印象,现在人们以及整个社会都那么在庸俗和恶俗的竞技场和名利场上展开你争我夺的比赛,那里有什么“圣人”呢。所以,谁要是说未来的艺术怎样怎样,说得天花乱坠,轻者认为你有毛病,重者会被人认为是在艺术界散布异端邪说的李宏志。之所以挺眩,总觉得谈这个话题,有点象讲“疯狂英语”,除了讲的人疯狂挣钱外,那些保证讲一口流利英语的善良愿望总会打了水漂。但能挣钱也行啊,但谈这个艺术未来的话题,只是表面如“疯狂英语”一样闪亮,但实际上是费了口舌无人听,而且让人抓住贻笑大方的把柄,而且稿费就那么千八百大毛,实在不划算。
所以,为了保险起见,我想给自己我谈的“未来的艺术”划一个时间和空间的范围。时间的范围是从现在起的“十年”内,空间的范围是“美国”。因为十年的话,还是觉得能指望上,看的见,摸得着的,100年后的事谁心里有谱呀!因为美国社会比较稳定,政治格局比较好,不会有什么突变和动乱, 艺术发展的脉络也很清晰。其他地方就难说了。再者说了,全球化浪潮的领导不是美国么?十年之内不会再有萨达母和拉登那等人明目张胆地从政治和军事上挑战美国, 而且本人在美国也呆过几年,了解到美国艺术的一些情况,所以也有一定的发言权。最后,是因为真正了解美国的人也很少,即使我说的不对,也很少有人发现。所以,我就谈谈未来十年的美国视觉艺术这个话题。
首先,技术化艺术还会持续发展,而且前景十分广大。 因为自从60年代末以来的新媒体艺术出现以来,似乎革命性地改变了美国的艺术世界。而且在90年代数字技术,因特网和电脑技术又彻底地改变了人类和地球。人们的沟通,交流,阅读,理解,认识,感受,社会道德,性观念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一切使艺术获得了新的社会土壤,需要前卫的视觉艺术表达人类的敏锐感觉对世界作出表达,并促进彼此之间的沟通和认同。另一方面,技术的进步使艺术家不断地获得新的表达手法和艺术语言,不断地使用新的技术化材料来作出更加新奇的艺术品。美国一直是个宽容另类,鼓励标新立异的国度,美国的大收藏家大多十分支持高技术化的当代艺术探索,可以用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美圆来实现一个艺术梦想,所以高技术化的艺术在过去的三十年中只是开了一个小头,在可以预计的十年之内,还会有蓬勃的发展。象在美国定居的中国艺术家也肯定会在这方面作出更多的努力。想当年,徐冰扛者几捆“天书”到了美国后,也入乡随俗地将自己发明的Chinglish进行数字化编码,然后让观众在电脑上玩他的艺术了,大名鼎鼎的蔡国强象董存瑞似的抱者炸药包来到美国后,炸的很过瘾,后来的作品也越来越技术化了,象大家都熟悉的在上海外滩上的盛大焰火晚会,专业的技术化辅助设计和古老的火药结合在一起,让中国人领导人觉得很风光,将小布什也给震了。所以,在未来的十年间,美国的中国艺术家再搞风水易经之类的国粹肯定玩不转了,而技术化的艺术也还很有搞头。那些西方的技术化艺术的领头人白南准,韦奥拉等人对东方的神秘主义哲学都很着迷。就象玩武术,还是中国人搞的正宗,中国的艺术家在高技术化的艺术领域运用中国的传统哲学中的阴阳五行包装自己的艺术探索的话,那中国艺术家肯定还能让美国艺术发烧友们兴奋几年。
其次,艺术,尤其是当代艺术会更加政治化和多元化。 因为在前卫艺术阵营,政治问题一直是最受关注的话题,政治涉及最广泛的社会公众的权益和利益,所以关注政治的前卫艺术自然会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但在美国的政治问题也涉及全球和国内的防方面面,例如国际政治中的反恐,战争,中东问题,宗教和种族冲突,能源引起的国际化危机,对崛起中的中国的压制和制裁; 在国内,有经济压力,移民,公共安全,黑金腐败,女权主义,边缘文化,身体政治,党派政治等等,这些问题都是艺术家可以深入挖掘的领域。在过去的二十年中,美国的大学研究院等学术机构一直将跨学科研究作为研究的重点,艺术学科也不例外。许多研究国际文化和政治问题的专家也都成为艺术领域的学术权威,例如人们所熟知的萨伊德,他的后殖民主义研究也成为重要学术经典。代表各个种族和区域文化的少数民族裔的艺术家会被持续看好,也就是说,美国还会持续吸收世界各地,尤其是热点地区的艺术家来到美国, 成为美国艺术和文化多元化的代表。这样,因为不断吸收世界各地的艺术天才,美国依旧会保持文化上的创造力,并保持着对世界各地的影响和文化艺术上的创造性。
还有,美国的艺术更加传媒化,公共化,艺术家则更加非专业化,艺术与生活的关系更为模糊, 也就是艺术和非艺术之间的界限更加暧昧。随着数字化传媒系统的普及,世界各地更为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一直在大众传媒,卫星传播,和电脑数字技术占国际领先地位的美国也将继续保持自己在这方面的绝对优势,不断制造着象安迪·沃霍尔这样通过大众传媒而制造出来的艺术明星。艺术家的明星化和偶像化趋势开始增强。 电影,电视,流行音乐等传统娱乐行业中制造的明星被认为是艺术家。严肃的实验艺术和媚俗大众文化之间的隔阂将被取消。艺术作品的表演性,娱乐性,作秀的成分比今日显著增强,艺术家本人,艺术作品,艺术作品的媒介之间的界限也被取消。艺术家本人可能就是作品本身,也是材料本身。 艺术会被彻底的泛化,也彻底地解构了。波依斯的艺术共产主义观念在美国实现了,人人都是艺术家。
在艺术机构和艺术赞助层面,各类艺术博物馆为了吸引社会的注意力和富有阶层的资金赞助,总制造出大量的艺术新闻。博物馆成为各界名流的聚会场所,尤其是娱乐行业的各种明星被命名为“荣誉艺术家”,“荣誉馆长”和“荣誉策展人”。艺术博物馆中的各类“排行榜”艺术家孕育而生,例如年度最佳艺术赞助人,月度最牛的艺术家,人气指数最高的讲解员,日度最幸运观众等。象古根海姆等企业化经营程度比较高的博物馆越来越多,而且在世界各地继续开分店,将美国的文化艺术“侵略”和“渗透”进行到底。美国的博物馆先进的管理,运营方法和文化被介绍到世界各地,尤其是亚洲地区,帮助这些地区进行观念和制度上的改革。美国的艺术机构象麦当劳和肯德鸡店那样在世界各地尤其是亚洲地区遍地开花。在美国成功的艺术家成为最受各个国家领导人喜欢的艺术家。美国的艺术家也竞选国会议员,州长,甚至美国总统,充分实现当家作主的美好愿望,只有这样,才能使美国的国家财政向艺术领域进行资金倾斜,并提供优惠政策,以保证美国的艺术可以长治久安地可持续性地发展。

美国的艺术同其他东方大国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文化和艺术成为相互了解与对话的纽带。十年之后,美国同其他和平崛起中的大国的关系得到永久性改善,不再有人权和民主问题的争议,台湾问题得以双嬴性质的妥善解决。东方艺术热和汉语热在美国持续发烧。美国艺术家也开始评“职称”,汉语考试不及格的话,或者没有在北大清华进修过《论语》的话,就不能评博导。美国的国家级博导艺术家在竞选讲演时,以能背诵几句唐诗颂词子曰诗云为荣。在美国的中国艺术家大多以在“新西方学校”教汉语为生。早年来美国并成功的中国艺术家,象徐冰,蔡国强,张洹,谷文达等人已经进军娱乐行业,成为好莱妩新贵,挣钱之后,他们成为艺术博物馆的赞助人和股东,并被哈佛,耶鲁等常春藤名校聘为博导,并大力倡导美国的东方化和中国化,因为有雄厚的自己支持和投入,使美国成为东方文化复兴的大本营。
那时,美国作为世界头号经济和文化强国,不仅是美国人的,也是全世界人民的,自然也是中国人民的,中国人民也将美国文化看成是自己的一部分,不仅仅那里有几千万华人,有几万万亿人民币投资(贪官和赖昌兴带过去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所以中国和美国已经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东方女孩的香肌玉骨使美国男孩重温马可·菠萝的东方之梦,那时,上千万找不到媳妇的中国男孩象当初十字军东征那样,为维护自己的性权力和生存权而美国展开和平竞争,结果是产生了一大批中美合作的年轻一代。这一代人崛起后,该是怎样的一个大同世界。所以未来十年是这个大同世界的初级阶段,在这个阶段的美国,中国艺术家是大有作为的。美国艺术舞台为中国艺术的发展打开了方便之门。也就是说,未来十年的美国艺术也就是咱中国人自己的艺术,美国人的世界就是咱中国人自己的世界。我们今日学英语是为了让美国人明天学汉语,是为了解决我们十年内人口不平衡的严重社会问题。所以我们应该认真领会国家领导人关于“韬光隐锐”与“和平崛起”的深远意义。不必一味狭隘民族主义愤青式的怨愤。而是为将来的工作做好积极而扎实的准备。
所以对未来十年的美国艺术发展,我是保持乐观而积极的态度,这个发展不仅包容世界先进文化艺术发展的方向,也为中国艺术发展提供历史的机会。
发表于 2004-5-29 13:55:36 | 显示全部楼层

谁都需要反思,也谁都可以批评——作者:杨  卫[转帖]世纪网

我学画时就知道了彭德,因为我的老师喜欢现代艺术,当时可能受85’新潮的影响。
发表于 2004-5-29 18:06:34 | 显示全部楼层

谁都需要反思,也谁都可以批评——作者:杨  卫[转帖]世纪网

不知道为什么,看完这两篇文章,我的眼前出现了新建的青岛飞机场候机室……
那天,我去机场送人,当我坐在宽敞明亮、具有现代机构组成的框架式结构的候机室里时,整个的人有种落有所失的感觉,就连喝着的咖啡也没有品出那种特有的味道来。
说来也怪!我竟然想到了西方的现代艺术,当然也想到了中国画。也就想到了中西合并的什么什么艺术……
我不知到美国的机场候机室是个什么样?英国的、日本的,等等……
但,有一点我知道,如果在青岛的飞机候机室和其他地方及国家的都一样,那对一个坐飞机的人还有什么新鲜感?看惯了明朗的框架结构的建筑给你的视觉冲突后,如果回到青岛眼前不是的现在的候机室而是具中国建筑特色的式候机室,该会怎么样呢?一定有一种很强烈的回家的亲切的感觉。
艺术也如此。
没有了民族的精神和民族内涵在里面,中国艺术中国画又是什么样的呢?
看我,跳跃思维啊~~跑题了。

北京德深源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55215号-2
联系信箱:qpgzsh@163.com 联系QQ:745826460
联系电话:13466526077,010-5210089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