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齐辛民 秋萍
查看: 2445|回复: 10

张大千花鸟精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8-7 13: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张大千花鸟精选
张大千-----是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画大师。他在创作上的卓越成就,与他的渊博的学术修养,深厚的生活积累以及他广结师友,裁长补短密不可分。除绘画外,他对诗词、古文、戏剧、音乐以及书法、篆刻,无不涉猎。并先后与齐白石、徐悲鸿、黄宾虹、溥儒,于非厂等国内各名家及外国大师毕加索交游切磋,功力自不一般。  张大千名爰,又名季,季菱,字大千,别号大千居士,或迳署“蜀人张大千” 。生于1901年,卒于1984年,四川内江人。 张大千幼年受擅长绘画的母亲和以画虎著称,自号“虎痴”的二哥张善子的熏陶指引,并从名师曾农髯、李梅庵学诗文、书法和绘画。除临摹历代名迹外,又遍游名山大川,以造化为师,经过刻苦钻研,获得了卓越的艺术成就。青年时代,即与二哥张善子齐名。   二十多岁,曾赴日本留学,学过染织。回国后,一度迷于佛学,曾去宁波天童寺“皈依佛门”,想当和尚,据说,他怕在头上烫九个香记,只好拜别了师傅弘筏大和尚,回到现实世界来。1932年举家移居苏州网狮园,潜心作画。1940年后用了两年半的时间,对于我国敦煌洞窟,逐个整理编号,进行临摹,丰富了绘画技法。 1948年迁居香港,后又旅居印度、法国、巴西等国。1978年定居台湾,1984年4月病逝台湾。享年84岁。现在他生前台湾居住的“摩耶精舍”建为“张大千纪念馆”。  
艺术特色
   张大千是天才型画家,其创作达“包众体之长,兼南北二宗之富丽”,集文人画、作家画、宫廷画和民间艺术为一体。于中国画人物、山水、花鸟、鱼虫、走兽,工笔、无所不能,无一不精。诗文真率豪放,书法劲拔飘逸,外柔内刚,独具风采。  张大千的画风,在早、中年时期主要以临古仿古居多,花费了一生大部的时间和心力,从清朝一直上溯到隋唐,逐一研究他们的作品,从临摹到仿作,进而到伪作。  张大千的画风,先后曾经数度改变,晚年时历经探索,在57岁时自创泼彩画法,是在继承唐代王洽的泼墨画法的基础上,揉入西欧绘画的色光关系,而发展出来的一种山水画笔墨技法。可贵之处,是技法的变化始终能保持中国画的传统特色,创造出一种半抽象墨彩交辉的意境。  张大千30岁以前的画风可谓“清新俊逸”,50岁进于“瑰丽雄奇”,60岁以后达“苍深渊穆”之境,80岁后气质淳化,笔简墨淡,其独创泼墨山水,奇伟瑰丽,与天地融合。增强了意境的感染力和画幅的整体效果。  


 楼主| 发表于 2004-8-7 13:15:15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大千花鸟精选















转载中国书法艺术网——颐轩
发表于 2004-8-7 14:12:29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大千花鸟精选

谢墨客给我们如此可口的盛餐!非常喜欢!
 楼主| 发表于 2004-8-11 00: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大千花鸟精选

只要喜欢就好。
发表于 2004-8-11 08:10:20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大千花鸟精选

大家风范。
 楼主| 发表于 2004-8-13 00:10:31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大千花鸟精选




张大千:(1899-1983),四川内江人。1936年任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
山水、花鸟、无一不精。将工笔与重彩水墨溶为一体,造诣精深。

《黃山九龍瀑》
紙本水墨小青綠設色立軸 67×180公分 乙亥(1935)十一月
大千先生29歲那年(1927年),曾與二兄善孖帶領門人及子侄,初遊黃山。四年後大千第二次去黃山,攜帶當時尚未普及的相機和笨重的玻璃底片,拍了三百多張照片。
大千先生此畫以巨松為近景,採用石濤的技法。而全幅山岩上的松樹,由大而小從近處推向遠方,突顯空間的距離感,顯示他了解西洋定點消逝法的透視觀念。為了突顯山石削立陡峭和崚嶒堅挺的質感,他用側筆直皴或斧劈法。
從全幅充塞密實的山岩佈局來看,大千巧妙地唠厷鉃楹粑??ㄆ俨紴檠?},又在右上方的圓峰處留白,以突出建在巨岩峭壁上的二亭與奇松。在設色方面,除了花青和赭石的溄{以外,又在適當的山岩上敷以較薄的石青、石綠,使得全畫輝映著色調清俊明快的美感。
而他在題語中,暢論黃山派各大家的風格:「漸江得其骨,石濤得其情,瞿山得其變,近人昌言黃山畫史,遂有黃山派,然皆不出此三家戶庭也。」
其實是暗指他此畫已兼得黃山的骨與變,而又不失其情,反映出他兼學三家的總成就。比較此一時期大千其他的黃山圖,這一幅顯然是比較嚴謹的經意之作,因為這是他為一位至友「漢卿先生」所繪。「漢卿」是張學良先生的表字,大千一生對他贈畫不斷,交情不言而喻。

《水月觀音》
紙本水墨溄{立軸 173×88公分 丁丑(1937)二月十九日
在宋元之際,極為流行畫「水月觀音」,然而留存在我國境內的數量並不多,反而在日本存有不少藏品。大千先生赴日留學以後,又幾度往返日本,想必有所接觸。
目前美國納爾遜美術館收藏的一幅元人《水月觀音》,雖然觀音的姿容與大千此畫並不相同,但是全幅布局,岩石、懸瀑、波浪等,卻都與大千此畫形神相似。可見大千這一類觀音作品,基本上也都有所本。
大千先生一生中,重複畫過的這一類大同小異的觀世音像,並不在少數。此畫開臉,顯示了大千在民國初年時期的品味,在下眼皮部分,暈染出湝的眼袋,表現一種惺忪慵懶的美感。但自敦煌歸來以後,在線條、設色、開臉和衣紋方面,都明顯受到壁畫技法的影響,風格上產生相當大的差異。
觀音,是普受民間敬愛的佛教人物,也是大千一輩人物畫家當時共同的題材之一,如南張北溥的溥心畬先生,也有不少這一類觀世音像的作品。

《仿唐人吉祥天女》
紙本水墨設色立軸 132×63.9公分 午(1942)上元(西曆3月1日)
大千先生在1941年五、六月間,遠赴敦煌的途中,經過安西,即往城南百餘里的榆林窟,作為期五天的觀摩。
大千抵達敦煌之後,11月底離開敦煌到西安,為了臨摹壁畫,又再度專程前往榆林窟,大約停留了20天,當時臨了一幅五尺高的五代人所作《吉祥天女像》。
後來前往青海西寧寺,除了觀摩青海著名的「塔爾寺」與其壁畫以外,主要是想從喇嘛壁畫師那兒,了解傳統佛教繪畫的技術問題,也順道採買了大批畫布、畫筆、畫紙、膠粉,以及名貴的石青、石綠和硃砂等礦物顏料。此行大千結識了青海省主席馬步芳,請他批准五位喇嘛畫師離境,前往敦煌協助大千的臨摹工作。
就在此段期間,大千除了畫一些酬應當地仕紳的畫作以外,他在1942年的上元節根據他在榆林窟所摹的《吉祥天女像》,又另作此畫,寄給在四川的老友張群(岳軍)先生。大千與張群的交往早在1927年已開始,交往至深,他倆長期的友誼,一直維持到1983年大千去世。
此幅《吉祥天女》雖以石青、石綠、硃砂和白粉為主色,但由於敷色面積皆不大,顯得簡樸而高華,是比較素雅的設色效果。人物身材比例勻稱豐腴,線條圓渾流轉,衣帶飄逸,作前行回首的姿態,造型生動而肅穆,是大千敦煌中期的一件佳作。

《臨劉道士湖山清曉圖》
絹本水墨設色立軸 223.5×84公分庚寅 (1950)嘉平月(1951年1月8日-2月5日)
1945抗戰勝利,大千到北平搜訪舊跡,在他得到董源《江隄晚景》的同時,又得到一件世傳為巨然的山水。後來經大千仔細研究,他認為這一幅畫並非巨然的,而應該是劉道士的作品。
大千在此幅《臨劉道士湖山清曉圖》的長題中,說明了巨然的畫,例如故宮的《秋山問道》,有「殿^風蒲,苔點散簇」的特點,而此畫全無。而且世傳「劉道士以道士在左,巨然以僧在左」,此畫中有位朱衣道士,大千因而認定為劉道士作品,並且將之定名為《湖山清曉》。這樣的考證工作,已經不是一般畫家份內的事,或能力所及。大千先生實際上也是走在時代前端的美術史家和鑑賞家。
《湖山清曉圖》中的雲氣渲染,是《江隄晚景》中所沒有的,而此畫表現技法的獨特之處,是水紋的部分,與《江隄晚景》中規律的鱗紋迥異其趣,不但不作水平的波紋,而是由斜向的曲線紋所組成的。

《紅葉玉鴉》
紙本設色鏡片 113.5×45.5公分 丁亥(1947)嘉平月(1948年1月11日-2月9日),
大千先生畫花鳥,開始時是從新羅、八大、徐渭、陳淳等寫意風格入手,到了1930年代,經由明代的陳洪綬,上追宋人的工筆花鳥,例如滕昌祐、林椿、宋徽宗等。
當大千在北平時,常常和畫友于非厂一起去鳥市,觀賞各種鳥類。他在四川青城山居時期,常見到山花異鳥,並且自己養鳥以便日常觀察或寫生。所以從1930年代中期開始,到他病目之前的1950年代初期,是大千先生工筆花鳥的高峰時期,之後他又只畫寫意的花鳥。
大千題畫時曾說,「青城山中樟柟漆樹,未秋先紅,璀燦如濉梗?傅镁痛水嬛械倪@種紅葉,是他在青城山居時秋冬間庭院中的實物。枝上棲息的白羽鳥,大千名之為「玉鴉」,有時也稱作「雪鴉」,是大千在青城及成都所蓄養的一種異鳥。
這幅《紅葉玉鴉》用筆設色都非常精緻秀雅,而毫無匠氣,足以與古人一爭長短。

《仿唐人控馬圖》
94.5×46.3公分 乙酉(1945)嘉平月(1946年1月3日-2月1日)
大千先生這幅《仿唐人控馬圖》,與《明妃出塞圖》作于同時同地,都在北平頤和園。
從此畫的風格來看,使人好像看到唐人壁畫一般,是張大千在敦煌面壁鑽研之後,才產生這般濃麗與清雅並俱的風格。
畫中描寫一片踞高下望的綠色高原上,一位白衣紅領、唐人冠服的控馬師,向後拉控一匹全身烏黑但有白蹄的雄武駿馬。馬身的烏黑,是用一種不發光的檳榔墨多次暈染而成,有一種濃厚的感覺。馬的前蹄騰空,馬尾激烈地搖動著,人與馬的互動姿態相呼應,畫得極為生動傳神。
當大千1960年左右為「畫譜」中動物一節作插圖時,曾將此馬的姿態畫入譜中。
張大千的二兄善孖擅長畫各種動物,在養虎畫虎之前,早就精於相馬畫馬。大千早年跟隨他習畫又耳濡目染,因此也精於畫馬。況且大千在甘肅、青海地區時,既有騎馬的機會,又研究中國古代的《相馬經》,所以對唐宋人畫的馬也確實下過苦功,所以對自己畫馬頗有信心。此幅精妙絕倫,堪稱是大千畫馬的代表作。

《大威德佛》
紙本重彩鏡片 83X49.5公分 無紀年,約庚寅(1950)作
大威德佛是佛教密宗一支之菩薩造像,據《西藏新志》記有「喇嘛云佛公佛母祕戲像」,亦即世俗所稱的「歡喜佛」。
此畫的佛公有五面十六臂,他的眉心皺起作怒目狀,側像的神情比較平和。獨腿曲立在蓮座上,一腿上縮露出紅色足底。佛公較深的膚色,正好襯托出佛母白晰而豐滿的身材。佛公的雙臂交叉在佛母背後,兩體面對面相擁,而佛公的雙手托著朱色的法器。佛母面目皎好,仰首垂髮,以口唇迎向佛公,左臂環抱佛公頸項,右臂斜舉手持法器。佛母左腿曲立與佛公相疊合,右腿上舉緊勾在佛公的腰際,作相擁歡舞的姿態。
佛教學者鄭振煌對「歡喜佛」有深入湷龅慕忉專骸笟g喜佛是西藏密宗借用世俗人從性交所得到的快樂,來表達慈悲與智慧圓融無礙的上樂境界。女性象徵空性智慧,男性象徵慈悲力量。修行到成佛境界,慈悲與智慧完全呈現。」(《中國時報》文化藝術版, 1998年2月2日)。
此畫對稱的圖案式效果,強烈的對比色彩,以及優美精確的線條,是一幅兼具精緻、細膩而又秀雅、富麗的作品。此畫無紀年,大約是1950年大吉嶺時期所作。


《老樹騰猿》
紙本水墨設色立軸 240.5×122公分 己亥(1959)嘉平月
大千先生在三十多歲時就非常喜歡畫猿,而且臨倣宋代易元吉的作品。
畫史記載易元吉:「入萬守山百餘里,以觀猿、狖、獐、鹿之屬,心傳目擊,悉著毫端。又嘗於長沙所居之舍後,開圃鑿池,間以亂石叢篁,梅菊葭葦,多馴養水禽山獸,以伺其動靜游息之態,以資畫筆之思致,故動植物之狀,無出其右者。」(《宣和畫譜》,《圖畫見聞誌》。
令大千先生萬分神往,以易元吉為楷模。其實大千的經營園林,又何嘗不是易元吉的翻版?然而易元吉之於猿猴,因為不像大千有轉世傳說的情結,恐怕不至於手拉著、或懷裏抱著猿猴散步,更不可能帶著猿猴去坐飛機了。所以即使稱大千為「今之易元吉」,都還不足以形容大千在畫猿方面的投入與成就。
此軸章法,是將黑猿置於深山急澗的一株參天古木上,一臂攀援在粗壯的橫枝後面,正眼注視觀者,另一臂橫向伸出,充分表現長臂猿的特徵。精描細寫黑猿的五官、手足及毛皮,非常生動寫實。而老幹、枯枝、藤石的用筆,粗重灑脫,虎虎生風,與黑猿的細寫,形成強烈的對比。因此,猿身雖小,仍是觀者注目的焦點。

《瑞士雪山》
紙本潑彩鏡片  67x92公分 丁未 (1967)
這幅作品全畫以色彩為主,雖然這些色彩都是傳統國畫中的顏色,但是整體效果而言,都與傳統的中國畫有較大的距離。在畫法方面,大千拋開用毛筆,不在他完全控制的情形下施於畫面,反而使用半自動的技法,將色彩潑於畫面上,然後控制其流動,使色彩與色彩間產生重疊或暈合,如此將傳統的中國畫線條減至最低的程度。不但造型與組合,以及全畫面並無留白的章法和色彩,都與傳統中國畫大不相同,甚至全畫強調色彩、光影強烈對比的觀念,也是傳統畫中前所未見者。
《瑞士雪山》是畫在日本製的金色畫紙上,層層潑彩間,顏色稀薄處透析出泛金的底色,在右上方尚有一兩塊金色的原色,在不同的視角下反映出各種層次的反光。大千在1967至1969年間探索不同的潑彩法,曾經喜用白粉,就如此幅中,他用白粉來表現山頂受光面的積雪和山腰的白雲。在此畫的正上方則稍加類似傳統皴法的筆觸,卻又故意不留筆蹤,類似所謂的「蟲蝕木、屋漏痕」,以示山脊的紋理。右上角的白色、溗{色和金色與左方的深色,呈現色彩與明暗的強烈對比,因而有陽光自雲隙透射在白雪上的微妙光線變化的感覺。這種美感並不屬於中國的傳統山水,顯然是結合了西方繪畫的影響以及他親身體驗大自然的雙重結果。

《瑞奧道中》
紙本水墨設色立軸 127×61公分 乙巳(1965)秋
大千先生此畫描繪三面峭壁圍繞的峽谷,有一岩平伸,上面蓋了房舍,二位高士徐行閒話,對岸絕壁不見其頂,有一垂瀑下瀉直入溪澗。全畫山壁及雲氣均以濕墨為主,輔以輪廓及皴法,乾濕之間,渾然天成,隨心所欲而又有筆有墨。
此軸外籤畫題名為「瑞奧道中」,題識中並未紀年月,按大千在這一年(1965)秋孟,曾與張目寒等同遊瑞士,此畫應該是作於大千等人遊罷瑞士之後。畫中所繪的景象,雖未指明某地,但按理推測,是根據他此遊所得印象而作成。
非常特別的是那些陡峭的人字形屋頂,是歐洲地區下雪較多的國家,為滑洩屋頂積雪而常用的構造,不曾出現於大千畫其他地區的寫景山水中。
大千一般的山水,多以明麗的風光為主,然而此幅色調卻深沈陰暗。一方面固然是因為他在旅遊途中,可能突然遇到天氣的劇變,暴雨來臨之前,烏雲滿布,迅雷震耳的深刻印象;另一方面可能是大千自覺要拓寬他的表現手法,故意畫出別有一番的意境。由於此畫章法係從實景而來,雖非奇特,但已不是傳統所能束縛。


《張大千自畫像與黑虎》
絹本水墨潑彩立軸 179×96公分 約1969年12月
張大千先生的父親喜豢養各種動物,而且最愛狗,曾達到同時養二十幾頭之多。因此張氏兄弟們也喜歡動物,不但經常養狗,甚至還養老虎,以及其他的珍禽異獸。大千在敦煌時偏愛西藏種長毛、體壯的黑狗,友人送了兩隻,大千將帶到成都飼養的,取名為「黑虎」。
當大千移居巴西期間,有一次到歐洲旅遊,曾在瑞士買了一頭北歐的體型碩大的聖伯納狗,空叩桨臀鳌4笄ё髯援嬒駮r,曾以該聖伯納狗為前景,站在主人身邊,而此畫改配黑虎作陪。
當時大千的目疾,並不穩定,其視力依治療狀況,以及是否配到適當的眼鏡而有時好時壞。大千作此畫時,顯然視力較好,故此畫中的黑犬,毛髮蓬鬆長短有度,質感逼真,有體積,有重量,尤其頭部的眼鼻嘴額細膩傳神,顯示大千對動物的觀察入微。並且在畫完人像及黑狗以後,特地用當時他畫山水常用的潑墨、潑彩技法,將背景巧作裝飾,主題顯得更為突出。當然也非常可能是在稍後補加的。


《臨趙孟钋锪州d酒圖》
紙本水墨青綠設色立軸 136×61公分 丁亥(1947)春
大千先生此畫作於1947年春天,也在北京的頤和園。之前的一年多期間,他在北平買到不少五代、宋元人的名蹟,使他在敦煌臨摹了大批重彩作品後,再接觸這些正統派名家的卷軸畫,他們工細精謹的筆墨,又成為大千最新的養份。
畫上的自題,說明了這是一幅臨本,以青綠為主調,畫面呈現明淨華美,精麗而有士氣的裝飾趣味,正是趙孟钏鶄鞒械哪纤卧后w畫的風格。在用筆方面,不論山石枝幹、松針夾葉、屋宇舟船、流泉波紋,都非常細秀勁挺。至於畫中的高士三人,他們臉相、性格各不相同。其中一位高士手執拂塵在岸上緩步轉身,神情閑雅,凝目注視舟中動態。舟中有兩位高士對坐著,一位側過臉看二名僕人正在交接酒甕,另一位回首望向艙中的卷軸,而船梢站了一名童子正在撐槁。
畫中所有人物的神情、衣著和動作,安排得各如其份,很明確點出此畫的主題,是高士們在明麗的秋光中,正要載酒出遊。

《臨印度畫仕女》
絹本大設色鏡片 99.1×49.5公分 庚寅(1950)夏孟(西曆5月17日-6月14日)
大千先生在阿堅達觀畫以外,也遊覽了佛教的名勝。五月初他們一行抵達印度北境與尼泊爾交界的山城:大吉嶺。此地海拔2500公尺,樹木青蔥、山勢磅礡,可以遠眺喜馬拉雅山雪峰,景色幽靜,使大千不禁流連不忍離去,於是一家賃居於此。
此畫一看便知帶有印度色彩,但是又與阿堅達石窟的壁畫不同。原來大千是根據一幅約二百年前印度蒙古王朝時期的畫,變化而成的。
印度蒙古王朝的畫受到波斯繪畫的影響,兩者在某種程度上,都與中國的青綠工筆畫,頗有相近之處,都比較注重線描,色彩平塗,不重視光影和立體的表現,而且所用的色彩,皆以硃砂、石綠、石青為主。
然而大千此畫以其深厚的中國畫基礎所繪之線條,特別是細草等,已經是中國化了。大千對此畫的臨摹興趣,除了吸收異國畫法之外,他所選擇的,幾乎全以胸部健美的美女為主題,這是唐代以後傳統中國仕女畫極少見到的。
在大千的畫作中,臨阿堅達壁畫已是少見,而此畫臨的又是波斯風的印度畫,可能更是絕無僅有了。

《幽谷圖》
269×90公分乙巳 (1965)十有一月朔
1965年的秋天,大千先生偕同張目寒及王季遷夫婦同遊瑞士,此行從山川自然中得到不少的啟發,除了前一圖的《瑞奧道中》,及下一幅《愛痕湖》以外,本幅是遊興方酣的寫景作品。
此畫一名為《秋山曉色》,畫在長幅的絹上,以潑墨疊彩法再加皴法而成的山水。全畫氣勢高峻雄偉、幽深而神秘,兩邊峻嶺直通幅頂,露出峽谷間一線向陽面的陽光,將山石襯托得突兀崚峋。在杳暗的畫面中央,有一大片明亮、但不知所以的石青色,與山頭及下方的青色相呼應,因而不顯得突兀怪異。全幅既有效地控制了淋漓豐沛的水墨,又在必要處,例如在受光的山壁及遠峰上,加上了適度的傳統皴法,使得此畫在潑墨疊彩以外,尚兼具筆墨之美,傳統與現代獲得妥善的交融。
此畫特別強調光線明暗度的強烈對比,為大千其他作品中所少見,而且由於通幅以暗調為主,突然在兩峰之間,漏出一道明亮的空隙,具有非常戲劇性的效果,使全畫的焦點集中在上半幅,充分地發揮了中國畫立軸形式,較適合用於表現崇山高遠的特色。由於大千充分掌握墨與彩的流動,色階的層次極為豐富,製造出高而深的空間感,以及擅於利用頗具現代感的截取構圖,更加強了此畫的高遠效果,突破傳統山水畫的限度,並將之推展至極限,確屬大千此一時期極為出色之作。


《潑彩朱荷金屏》
泥金絹設色六摺屏風 168×369公分 乙卯(1975)花朝前二日
這是大千先生潑彩荷花中最大的一件作品,由於是畫在泥金的絹底上,未著色的金底約佔全畫面的一半,與墨色、石青、朱色及不同層次的綠色相映照,特別顯示出輝煌的裝飾效果。
這種購自日本的金紙屏風是現成品,其性不吸水墨,而且易於積澱流動,所以作畫時不能豎立,必須平放,但又不能如畫紙一般,可以舒捲收放或下垂於桌邊,又不能平舖地上,站在紙上揮灑。身材本就低矮的大千先生,即使盡力伸長手臂,也只能達到畫面的中上端,大約四尺高的位置,所以權宜之計,只有站在屏風的另一端,倒反或側身來畫,完全得依賴他熟練的技法和巧思了。而此畫用筆的渾厚老成,自有特色,與早期的作品之間的最大差異,在於此屏特別注重全畫的氣氛和章法位置。比起其他的荷花作品,益發突顯此畫中每一葉、每一花的不同筆勢。
至於朱砂色的荷花,世間未必真有,但是大千自敦煌歸來後,一直喜作此富麗之相。

《山高水長》
紙本青綠潑墨立軸 192.9×122.5公分 1976 夏
此幅畫面中央,潑墨疊彩翠綠斑然,有一高聳突兀的主峰,矗立雲表,具有一柱擎天的氣勢。旁加皴紋,勾出懸崖峭壁,山中屋舍儼然,山頂的叢樹中還有樓宇。主峰兩側奇峰平崗,上方湖天渺茫,風帆隱現,遠山朦朧,顯得意境渺遠。在畫幅下端,畫了二株直立的巨柏,象徵祝賀常用的「松柏常青」-長壽之意。左下角的橋通向外界,使得這神仙境界的洞天福地,不至於孤立於人間,而仍然是可以觀、可以遊、可以居之地。
大千先生命題此畫的《山高水長》,源自范仲淹《嚴先生祠堂記》中,對人品高潔之譬喻,原文是:「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實際上,也可以此四句來解讀此畫的結構和內容。大千作此畫的動機很單純,只是為了要慶賀他尊敬的老友張群(岳軍)的「八旬晉八華誕」。


《潑彩荷花》
紙本水墨設色鏡片 68.6×134.6公分 戊子(1978)夏
根據張大千先生自題的年款,此畫是民國六十七年「長夏逭暑雙溪寫此」。大千喜用「逭暑」一詞,發音同「換」,是逃暑、避暑的意思。
此時大千一家已遷入「摩耶精舍」,園地的面積當然遠不及巴西的「八德園」,雖然也鑿了魚池水塘,但是尺寸不足以養荷,所以荷花只能培養在六只大缸裡。所幸因為有植物園專家的協助,倒也缸缸都葉茂花開。
大千在長夏暑熱之中,想來是十分懷念他在「八德園」內蓮葉田田的荷塘。此幅以潑墨、潑彩完成的荷花圖,大筆畫荷葉,筆酣墨飽,與早年的乾筆法頗為不同。而且在荷花及花苞勾好之後,又以各種溕?秩驹谌~隙花後,襯托出純淨的白荷,製造荷塘的空間氣圍。最後大千用濃墨勾提花瓣尖端,再稍稍點上紅色,及精細地點劃花蕊,與藍綠的葉叢兩相映照之下,就格外顯得靈動活脫。


《喬木芳暉》
紙本水墨設色鏡片 177×61公分 壬戌(1982)十月
「喬木芳暉」或「喬木高士」都是大千先生常畫的題材,中年時偶一為之,至老年漸漸多畫,在台灣時期更是所作不少。
所謂「喬木芳暉」,是根據大千題畫句中的末二句而來,而這「少有道氣,終與俗違;亂山喬木,碧苔芳暉」四句,是大千非常喜歡用來題畫的詞句,卻絕少標明出處。原來此四句出於唐代詩論家司空圖(字表聖,837-908)的名著《詩品》,以「人品論」作為詩品的依據,將諸詩品類分作二十四品,此四句出自「超詣」這一品。
原文文意道家思想的氣息極為濃厚,旨在回歸自然,不屑與俗世俗人為伍。大千所以對此情有獨鍾,就像中國史上許多士大夫或文人,雖遵循儒家的入世思想,但是在某種程度上,更嚮往老莊式的道家出世思想,這種隱伏於內心深處的意識,愈趨晚年愈浮現出來。大千在作此畫前後這幾年中,此類畫境出現頻率漸增,多少也反映了他晚年的心境。
細觀此畫老樹蒼鬱,青綠蓊翠,芳草如茵,不愧為「別出手眼」之類。所畫高士不作平常側面蛋形面孔老套,而畫出相貌烊坏钠叻置妫?p眼向上斜挑,高額短鬚,氣質溫煦清秀,頗有「望之儼然,即之也溫」的風範,杖皇且幻?赣械罋狻沟母呤?br />















发表于 2004-8-13 00:40:41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大千花鸟精选

色彩、光感非常美。
 楼主| 发表于 2004-8-13 10:03:43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大千花鸟精选

我喜欢欣赏张大千的泼彩。
发表于 2004-8-13 19:30:24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大千花鸟精选

收藏。辛苦了,墨客兄。
发表于 2005-10-19 12:08:49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大千花鸟精选

辛苦了  谢谢墨客老兄
发表于 2005-10-22 10:14:41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大千花鸟精选

  不喜欢大千前辈的荷
  真的不喜欢
  不喜欢那个大风堂
  喜欢前辈的发型和胡子
  帅
  太帅了
  啊
   哈哈~~~~~~~``

北京德深源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55215号-2
联系信箱:qpgzsh@163.com 联系QQ:745826460
联系电话:13466526077,010-5210089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