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齐辛民 秋萍
查看: 1004|回复: 0

把美献给世界=访丁绍光先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4-16 23:52: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美献给世界=访丁绍光先生
把美献给世界
--------------------------------------------------------------------------------
作者:佚名
  记者:从您的画中,我们清楚地看到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对的影响,同时也不难发现西方现代派艺术大师的印迹。中西化冲突曾给很多中国艺术家带来了创作上的困惑,请问您是何掌握好创作尺度的?
  丁绍光:在处理中西文化的关系问题上,我一直持有这样原则:“立足世界,观照中国。”20世纪尤其是近30年,中文化已呈明显的相互交融的趋势。绘画艺术也是如此,西方代派艺术大师大量吸收东方艺术的营养。我一直坚持研究中艺术史和西方艺术史,我发现,西方现代派艺术的不少观点、理论都可以和中国的古典画论、诗论相互印证。由于人性的共通,使中西文化有了很多共通的东西,所以20世纪已出现了一批世界性的大师,他们的艺术可以被全人类各种文化所接受,可以为全世界的人所爱。
  记者:尽管您受到了西方现代派艺术的熏陶和影响,而且中国的文人画及书法也曾有过抽象的趋向,但为什么您的作品与完全彻底的抽象保持着相当的距离?
  丁绍光:综观绘画艺术虽然流派纷呈,但不外乎两大类别,一是写实主义的具体描绘,一是抽象主义无形的表现,两派常有龃龉。我认为,当代艺术家应当有两种基本功:一是超古典写实主义,无限精微的细节描绘能力;二是抽象主义,线和色彩的律动,在无形的线和色彩的运动中,表达人类喜怒哀乐的情绪波动。艺术的新高峰是两种极端的统一,而非折衷,在绘画中,谁能创造一个既有东方的美,又有西方的美,既是具象的美又是抽象的美,谁就会成功,就我本人而言,我往往在我的每幅作品背后都要用抽象的手法来表达与正面作品相同的主题。
  记者:在您的绝大部分作品中,女性和母爱是经常出现的形象和主题,为什么?
  丁绍光:在我的大部分作品中,母爱、情爱、友爱、对万物之爱,以及对真善美的歌颂是我创作的主题,我认为人类遭受的苦难够多了,我应把痛苦留给自己,把美献给世界,而女性更充分地表现了人性之美。当然,这也可以从一个侧面看出,我对当前人与人、人与自然紧张关系的忧虑。
  记者:您曾经勉励年轻人“艺术要贵在创新”。您有无计划在自己原有艺术风格的基础上再尝试创新呢?
  丁绍光:一个画家必须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一种风格的产生,我想是画家无限忠于自己内在感觉的结果。但是,一种风格出现后,一个最好的、最聪明的画家,如毕加索,也需要10年的时间,把它消化掉,不可以画三张画又变一个新面貌;他需要用10年的时间,把这样一种独到的美学不断发掘,直到感觉画不出新东西了,他才转向新美学、新风格的探索;这时,画家感到又不会画画了,他开始面临美学和技法上的新突破。就我自己,我想取法的方向是在抽象艺术和写实之间,探索一条道路。
  记者:您是为数不多的在西方艺术市场取得成功的画家,对跟您怀有同样抱负的后来者,您有何忠告?
  丁绍光:首先一条是要忠于自己。但不能将商业化与艺术完全对立起来。
  记者:您认为中国的艺术教育应在哪些方面进行改革?
  丁绍光:中国古代绘画教育侧重于“文人画”这一部分,强调临摹,这个告诉你用笔要这样拿,那个告诉你用笔不许这用,束缚太多,以至使一种笔法、一种构图、一种技术,一而再地重复,形成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特点。一个老师能将10个学生培养成10个不同的面貌,这才是最好的老师;如果10个学生都像老师自己,这样就太失败了。还有,我们从本世纪初开始,将西方人的透视、解剖学来改造中国画,不仅没学到西方人的精华,反而将自己的神韵丢掉了。我认为,基础还是要强调,但不能长期地光练基础,要尽快进入创作状态。
  (摘录《环球时报》)

北京德深源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55215号-2
联系信箱:qpgzsh@163.com 联系QQ:745826460
联系电话:13466526077,010-5210089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