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千百年传统的师徒相授,到晚清民国以来引进的新式学校施教,再到新中国专业院校艺术教育体系的完善和普及性艺术教育的兴起,中国的艺术教育事业经历了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迈入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二十一世纪。作为我国正在推行的“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教育的重要性正日益得到政府官员、专业人士和普通民众的理解和认同。但是,如何适应新时期社会文化发展的新需求,进一步改进现行的艺术教育模式,使艺术真正走出神秘的象牙塔,深入到普通大众的审美生活,最终达到开发民智、激励创新的效果呢?
带着这样的问题,笔者采访了应邀来北京中央美术学院担任全国美术教育研修班主讲人的国际著名艺术教育学家、现任美国纽约市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研究生院艺术与人文系主任、博士生导师朱迪斯·伯顿教授(Judith M. Burton),聆听了她对当代中国艺术教育的真知灼见。伯顿教授出生于英国伦敦,并在伦敦大学和曼切斯特大学接受绘画和教育学教育。上世纪70年代,她移居美国,先后在麻省美术学院和波士顿大学任教,同时在哈佛大学完成教育学博士学位。1994年,她应邀到著名的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研究生院艺术教育专业任教授,并筹建艺术与人文系。经过她和同事们多年的努力,该专业迅速发展成全美最重要的艺术教育研究和教学基地,艺术教育作为专门的学科也日益得到各界的重视。伯顿教授研究兴趣广泛,非常关注中国艺术教育和艺术体制的发展。以下是笔者根据现场英文采访录音的摘要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