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齐辛民 秋萍
查看: 4916|回复: 21

怀念易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2-9-30 13:32: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蓝沙在 2002/09/30 02:11pm 编辑]

               等闲识得酒中意,三杯两盏总关情
                   —记李清照词中“酒”之形象
    饮酒想起诗,赋诗想起酒。中国的酒文化可谓源远流长。《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我们能从中闻到浓郁的酒香。“清酒既载,(马辛)牡既备。以享以祀,以介景福。《大雅·早麓》”这是对祖先、神灵的敬仰。“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小雅·鹿鸣》”这是对客人的款待。到了魏晋时期,魏晋文士的诗酒生活似乎达到了一个极高点。以至唐代诗人都对其不乏赞叹。鲁迅先生曾写过一篇《魏晋风度及文章及药及酒之关系》的文章,由此看出酒对中国文化史上有名的魏晋风度不无影响。魏晋名士刘伶在《酒德颂》中说:“兀然而醉,豁然而醒,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山岳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肤,利欲之感情。俯观万物,扰扰焉如江汉之载浮萍。”这种境界就是中国酒神精神的典型体现。翻开中国文学艺术史,就是一部酒神精神舞蹈的历史。
    李清照,生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其父李格非,学者兼文学家,曾师从苏轼,为“苏门后四学士”之一。李格非曾以为“文不可以苟作,诚不著焉,则不能工。且晋人能文者多矣,至刘伯伦《酒德颂》、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字字如肺肝出,遂高步晋人之上,其诚著也”。[《李格非传》]从此可以看出,其父李格非对晋代文人是比较推崇的。父亲的文学活动及其造诣,对李清照走上文学创作道路有相当的影响。因此,李清照自小在这样的熏陶下,逐步铸就了自己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更深受魏晋名士的影响。魏晋名士风流对李清照的深远影响,从其词中即可窥知一二。史载孔融“爱才乐酒,常叹曰:‘坐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吾无忧矣’”[《三国志、崔琰传》注引张璠《汉论》]。李词云:“寂寞尊前席上”。[满庭芳、芳草池塘]“座上客来,尊前酒满。”[殢人桥、玉瘦香浓]陶渊明有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饮酒二十首、其三]李清照即吟味再三:“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醉花阴、薄雾浓云]“人情好,何须再忆,泽畔东篱。” [多丽、泳白菊]“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鹧鸪天、寒日萧萧]“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声声慢、寻寻觅觅]《世说新语》专记魏晋名士风采,李词则多次称引此文。
    自上文可见:李清照是一个对酒极为衷爱的女词人。
    据统计,李清照词中和酒有关的就占了一半以上。李清照是中国古代女词人之首,而其爱酒之深,亦可与李白、苏轼等同列。在李清照笔下,酒与她的诗词一样,伴随着她人生经历的跌宕起伏而变化,显得多姿多彩。而酒在她的词中,更象一张“晴雨表”,渲染着女词人的悲欢离合,记录着她的缠绵情思。李词中之“借酒抒情”虽多不是作者有意为之,但就是这之中的点到之笔,让我们从细微之中,探知了这其中的情与乐,情与恨。正可谓“等闲识得酒中意,三杯两盏总关情。”
    纵观一代词宗李清照的一生,她的前半生多喜乐,后半生多悲苦。她的词也应该以她的南渡人生的这条轨迹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一、她的前期人生得意。其词主要写少女情怀的浪漫,幸福无忧的悠闲生活,以及与丈夫赵明诚的爱情生活。此时,清照词中的酒,也便充满了浪漫,潇洒与温馨的美丽。
    李清照出身名宦之门,不仅其父文学造诣极深,其母亲王氏,亦是一位工词翰,善文章,知书达理的女性。幼时的李清照,受到养母的精心呵护,在诗礼缙绅之家逐渐成长起来。而她又和别的大家闺秀不大一样,对针黹女红不感兴趣,也不愿听人宣扬什么“三从四德”的闺训,而是特别喜欢读书学习,对诗词歌赋,经史子集,笔记杂录,遗闻轶事都有浓厚的兴趣,难能可贵的是,她的这一特长没有受到抹杀,而是得到了父母的认可和培养,以及从小就对其进行了艺术上的多方面的教育和陶冶。年少的李清照可谓悠闲自在,无忧无虑。此环境造就了她男子般潇洒飘逸的性格。而家庭和性格的两重因素,使得李清照自年少就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她的《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此首小令,是作者年轻时所作。写她经久不忘的一次溪亭畅游,表现其卓尔不群的情趣,豪放潇洒的风姿,活泼开朗的性格。
    此时的酒,便成了不可取代的助兴之物。“沉醉”二字在词中起到了点睛的作用,如此美景,荡舟欣赏,如果缺了酒,兴致自会大减。李清照是一世奇女,一个女子,喝得晕乎乎的,连回家的路都找不着了,即使在今天,也不多见。但李清照又是绝非滥酒之人。如词中所写,黄昏时刻,一个妙人儿,驾着小船,一边游湖一边品酒,那该是一种多么浪漫惬意的情景呢。王璠评:“词中用了日暮、溪亭、藕花、鸥鹭等词儿勾勒出一幅五彩斑斓的荷湖日暮图,又用回舟、误入、争渡、惊起等动作,在这幅画图中渲染迷离动荡的愉悦而迫蹙氛围,把景、物、人、情融会为一,唤起读者美好的想象,从而创造出一种耐人寻味的意境。(《李清照丛稿》)”而此意境的产生,是非“沉醉”而不能的。浪漫惬意的情境,豪放潇洒的词人,在一场醉酒之后得到全部的展现。酒在词中之情之景历历在目。也正是酒的作用,才成就了词人的一段美丽的奇遇,也成就了词人的逸兴壮采。这种逸兴壮采,被后人概括为“易安倜傥,有丈夫气,乃闺阁中之苏、辛,非秦、柳也。”(沈曾植《蓖阁琐谈》论其词)此词有的版本题作《酒兴》,它虽是小令,但景象开阔,情辞酣畅。作品的豪迈之气,固然与作者的气质有关,但更不可否认“酒能助兴”的原因所在。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通过“沉醉”这一角度得到了尽情的抒发和渲染。
    再看: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在这首小令里,“不消残酒”可以说是一个细节的描写。古人多评说是作者通过对话曲折地表现出作者对百花的怜惜,对春光的珍视,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可是,酒在词中更能表达作者敏感而细腻的情思。酒未醒,却先问起风雨后的海棠,此反衬的意味,更加突出对花的关心与热爱。我们也不妨猜测:正是因为昨夜雨疏风骤,触发作者对春之将逝的感伤,或者又因为风雨引发自身的某些感怀,才禁不住喝多了几杯,以至一夜“不消残酒”呢。这其中的深意,除了酒醉,再也没有更好的方式可表达了。可谓以酒传情,妙笔生花。酒中含情思,情中见饮酒之趣。
    李清照于年少时曾有过美满幸福的爱情及婚姻。她与赵明诚的爱情故事可以说是颇具现代色彩的。而且他们之间的爱情婚姻并未因父辈的相互倾轧而受到多大影响,这不能不让后人也为之庆幸。李赵的爱情婚姻之幸福美满,前人多注意及之。明人江之淮说其“自古夫妇擅朋友之胜,从来未有如李易安与赵德甫者,佳人才子,千古绝唱。”清人符兆纶说:“真夫妇相笃,风雅相深,固宜超出寻常万万。”如此笃厚的爱情基础,词人是绝不会不用词来表达的。赵明诚起知莱州期间,词人更是深受离愁憋恨的感情折磨,因而她的许多写酒词也有许多描写爱情,抒写相思之苦的。此时词中之酒的“愁”与“苦”自然不是词人晚期词中所见的那般凄婉,却让我们从中看出李清照这一词人真真是性情中人,其感情之细腻与真切可见一般。
    且看《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首词是作者早期和丈夫赵明诚分别之后所写,它通过悲秋伤别来抒写词人的寂寞与相思情怀。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东篱把酒”,对于词人是更多的感慨与无奈。很显然,这是词人在借酒浇愁。
    据史载,李清照与赵明诚曾经共同在赵青州故里,经历过一段最幸福美满的生活。其间二人共同致力于金石的搜集与整理工作,闲暇时,更有过饮酒赏梅,踏雪寻诗等乐事。“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蝶恋花·暖风晴雨》)李清照对这段时光的缅怀是早已有之的。
    本词下片,回忆黄昏时候独自在东篱旁饮酒赏菊的情景。重阳饮酒赏菊,是古人的传统风俗。孟浩然曾有诗云:“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过故人庄》)而这饮酒须要对饮,有人陪饮,方觉有味,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而赏菊,也需人共赏,才可见情趣。可词人确是孑然一身,自己心爱的人儿竟不在身旁。生性超脱逸洒的女词人,生活中却生生的充满着离愁,也只能无奈与感慨了。“东篱把酒”,也只能是“酒入愁肠”了。而其《涣溪沙》:“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沉醉意先融。”其人其情其酒其词可知。
    二、李清照后半生失意。靖康之乱,词人仓惶南渡,国破家亡,明诚病死建康,清照流离失所,多年收集都遗散,又遭“颁金”之诬。此时的酒,也多半渗透着沉重的乡愁与破败之感,更给人凄婉、沉郁的感受。
    让我们先来看一下她的《鹧鸪天》:
        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这首词当为词人南渡后所作。李清照南渡之后,陷入了国破家亡、夫死流离的悲惨境地。心绪落寞,思乡之情殷切。她的词风大变,写了许多的怀乡词。这首《鹧鸪天》在浓重的乡情之中融入了深切的故国之思。此时的词人,已由一个飘逸洒脱的抒情少女变为一个饱经忧患的妇人。此时的酒,点点滴滴渗透着词人切肤的家国之思,伤世之痛。
词人对背井离乡、有家难归的滋味已经是体会深刻,遥想到当年的山东人王粲,悲苦与无奈更是一起涌上心头。李清照身为女儿身,对目前的状况能有什么办法?她既不能冲锋陷阵,驰骋疆场,又不能直面圣上,力挽狂澜,也只能在深闺之中苦苦煎熬。实在无法排遣之时,只好暂且放下这个沉重的主题,随分樽前,借酒浇愁。可是,这“不如随分樽前醉”,说来容易,却是多么的无奈!她既想旷达饮酒以避乱世,可是此时的“东篱菊蕊黄”,甚至比“东篱把酒黄昏后”又差之千里呢!
    比之其这首《鹧鸪天》,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是她的《菩萨蛮》: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沈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风柔日薄春犹早”,又是一年春好处,可是,心情却不因为这春天的到来而轻松,更不能解除沉重的忧思和压抑。千里之外的乡国故园,常常是李清照魂牵梦绕的地方,为了暂时解脱痛苦,只好借酒浇愁,在沉醉中自我麻醉,自我消解,直到第二天早晨,仍然酒意沉沉。刚刚换上一件单薄的夹衫,顿觉轻松自如,心情舒畅,然而执著的乡思情愁又鬼使神差般袭上心头。这种欲说还休乡思愁怀既是李清照的独特感受,又何尝不是所有流落江南的北方人民的共同心声呢?
    “香消酒未消”,它似乎意味着作者“但愿沉醉不愿醒”,因为只有在沉醉中才能缓解亡国之痛!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不禁让我们想到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更有欧阳修的“乡关千里危肠断。”可是,李词的这两句中却更渗满着切肤之痛啊,词人之思国怀乡之情更甚!然而,借酒浇愁犹如抽刀断水,词人之举,留给后人的,是叹惋?还是无声的悲痛?
    《声声慢·寻寻觅觅》比起其上两首直接写醉酒的词,更含蓄、委婉、曲折、细腻,而从“三杯两盏淡酒”中透出的情却更深,更痛,更加的摄人心魄,词的情调更加低沉、悲悒。当代词评家唐圭璋评《声声慢》说:在“融和着词人主观感情色彩的特定情景中,浮雕式地出现了女词人晚年孤苦无依,悲苦凄凉的憔悴形象。很明显,词人在抒述她自身感受的同时,也展示了许多和她同命运的受难者的复杂曲折的内心世界,以哀愁凄苦的声调替他们唱出了忧郁和不平。”
    我们来看一下这首词的原文: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作者写作这首《声声慢》,是其遭国破家亡、丈夫新丧,只身流落江浙,晚景十分凄凉之时。本词就是抒写她晚年孤苦无依的生活境况及其内心深处的一种绝望的哀愁。情调低沉,但却反映了南渡初期许多背井离乡、骨肉分离的人民的共同感受。
    全词除开头十四个叠字和下片中的两个呼告句外,主要通过五个层次的残秋景物描写来渲染愁情:首先是通过气候的反常多变,总写词人烦闷难熬的心境;其次是借助“淡酒”和“晚风”来渲染愁情,并通过酒力敌不过风力显示出愁情的无比深重;再次是通过由过雁所引发的对故国故家和往昔夫妻伉俪生活的追怀,表现词人由家破人亡所造成的痛苦心情;接着又通过满地堆积憔悴的黄花的描写和自喻,书法昔盛今衰、身世变迁之叹,突出词人晚景年老色衰、孤苦无依的困境;最后则通过梧桐细雨对心灵的敲击,将愁情推向高潮,导发出“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绝望呼告。
    “三杯两盏”,是不是太少了点呢?“淡酒”,味是否不够浓呢?比起:“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扶头酒醒”,“夜来沉醉”,“醉莫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我们不难体会,作者反衬的意味之深刻。词人是深知借酒浇愁的,可是,当真正到了酒也难以下咽的时候,词人漫天的愁情已经不是可以用酒可以销的,词人万千的心绪也不是可以再用语言可以诠释的了。“怎敌他、晚来风急!”这来自自然的、社会的,重重的蹂躏,纵是词人有通天的本能也再无力化解了。这也是一种情在言外的手法。此中之酒,在急风中竟是如此的惨淡无力,透出的哀愁却是多么的撼人心魄。
    李清照一生是爱酒的,不管是“沉醉不知归路”的助兴雅致之酒,还是“东篱把酒”的相思之酒,更有“香消酒未消”的浇愁之酒。然而,与她一生有着不解之缘的酒在这里却似乎也失去了它往日的光辉,在经历了多年的借酒浇愁的痛苦折磨之后,酒似乎在词人的心中失去了它的原有的意义,代替它的是“雁过”“黄花”“梧桐”等等这些睹物伤情的怀旧之物!《声声慢》,不更是词人生命的一首凄恻哀伤的悼亡词吗?这不能不让后人为一代词人人生的命运从心底发出声声的哀叹!
    比之《菩萨蛮·风柔日薄》,《声声慢》的情调更加低沉。情境亦更为凄凉。“忘了除非醉”,词人曾经通过使神经受到麻醉来寻求解脱。可现在,酒,一来没有心思饮,二来眼前景物历历在目,睹物伤情,又如何是酒所能化解的呢?从“沉醉不知归路”到今天的“三杯两盏淡酒”,这其中的坎坎坷坷,悲愁血泪,几十年的光阴如一缕云烟,转眼间都已逝去,这千古愁,万古恨如何说得完,如今又向谁说去?真也是“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一代词人,在幸福中呱呱坠地,历经磨难,留名当世,却在孤苦无依中悄然逝去。她的晚期作品充溢着浓厚的忧患意识和哀愁色彩,这里有作者个人的原因,更是那个昏暗的时代所造成的。《声声慢》更以一个黑暗时代的牺牲者的悲剧间接地体现了历史的悲剧。
     悲!李清照作为闪耀千古的一代词人,少年就已经展露出过人的文学才华。王灼《碧鸡漫志》说“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瞻,逼近前辈。”被誉为“一代词宗”。而她的逝世历史上竟然没有记载。在悲叹之余,我不禁想起鲁迅的《孔已己》中的一句话:“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已己的确死了。”制度的,时代的,社会的悲剧!?
    李清照的一生,是丰富多采的,又是坎坷悲愁的。不管是幸福悠闲的少女时代,浪漫温馨的婚姻生活,还是夫妇分离的相思时刻,直到凄凉孤苦的晚年,欢乐时,思愁时,凄惨时,她的一生一直也没有离开过酒。齐鲁壮丽的山川涵育了一代词人,中国的酒文化孕育了词人的才思,正是酒和文学的不可分隔的渊源,也是酒给予了词人以灵性和激情,才使得后人能够有幸欣赏到词人情景交融、血泪相连的经典作品。词人的情感是敏锐的,句句真情与酒香一样流芳百世,才华和酒香一起流光溢彩。
                                             2002/9                  

 楼主| 发表于 2002-9-30 13:34:34 | 显示全部楼层

怀念易安

[这个贴子最后由蓝沙在 2002/09/30 01:53pm 编辑]

女中丈夫----李清照
              
                     
终于写完。         
写完之后,我告诉自己,我原来是喜欢李清照的,只是没有想到,我会向她走的这样的近。
就如那日到济南,我是那样的迫切去趵突泉,全然不顾同伴的感受。
也许,这一切早就是我心中的一个梦了。
         
      
因水平有限,文中多处称引道中人语。恳请大家不要见笑。
发表于 2002-9-30 13:37:41 | 显示全部楼层

怀念易安

赏清照者乃不凡也。
 楼主| 发表于 2002-9-30 13:49:52 | 显示全部楼层

怀念易安

不敢
发表于 2002-9-30 13:50:10 | 显示全部楼层

怀念易安

好文章!此乃上品也!蓝沙就是蓝沙!
一读为快,再读细品-------下意识的左手乱抓,确是不见酒杯茶已凉--------如痴如醉。
发表于 2002-9-30 13:53:55 | 显示全部楼层

怀念易安

“醉莫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
唉~~~~~~~~~!
我记起了老萍。
 楼主| 发表于 2002-9-30 13:57:46 | 显示全部楼层

怀念易安

那日我站在易安面前,心中一片空白。我终于明白,走近一个人,原来是一件太痛苦的事情。
发表于 2002-9-30 14:01:25 | 显示全部楼层

怀念易安

等闲识得酒中意,三杯两盏总关情
哪一天再喝几杯?
---------
那日我站在易安面前,心中一片空白。我终于明白,走近一个人,原来是一件太痛苦的事情。
是的。李清照, 廖静文---------------我了解了太多!
 楼主| 发表于 2002-9-30 14:02:10 | 显示全部楼层

怀念易安

[这个贴子最后由蓝沙在 2002/09/30 02:05pm 编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楼主| 发表于 2002-9-30 14:03:49 | 显示全部楼层

怀念易安

不敢相约,已是泪千行。
发表于 2002-9-30 14:06:43 | 显示全部楼层

怀念易安

是啊, 何时梦中醒来不觉已是黄昏?!
发表于 2002-9-30 14: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怀念易安

都怪老龙!我是有气没有好意思说。怎知道我抽出时间不容易?唉~~~~
 楼主| 发表于 2002-9-30 14: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怀念易安

姐姐说什么呢?老龙惹你了?
发表于 2002-9-30 14: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怀念易安

就如那日到济南,我是那样的迫切去趵突泉,全然不顾同伴的感受。

我也时常有如此之举,过后才有所悟。
发表于 2002-9-30 14:19:52 | 显示全部楼层

怀念易安

不是老龙惹我, 是他上次失约呀,你忘拉?!
发表于 2002-9-30 23:07:03 | 显示全部楼层

怀念易安

嘿 嘿 ~  背后说俺坏话  哼哼哼  看茶  ~~`
发表于 2002-9-30 23:12:09 | 显示全部楼层

怀念易安

这篇好长呀  待俺看完后  好好回一下  ~~``
发表于 2002-10-5 20:08:47 | 显示全部楼层

怀念易安

真羡慕你的慢条斯理!
 楼主| 发表于 2002-10-9 22:52:42 | 显示全部楼层

怀念易安

呵呵,是毕业论文。不好意思,凑字数的~~~~~
 楼主| 发表于 2002-12-15 17:41:57 | 显示全部楼层

怀念易安

[这个贴子最后由蓝沙在 2002/12/15 05:43pm 编辑]
下面引用由龙井茶2002/09/30 11:07pm 发表的内容:
嘿 嘿 ~  背后说俺坏话  哼哼哼  看茶  ~~`
什么坏话?!哼,不做亏心事,就不怕别人说~~~~~~~~



嘻嘻,你跑哪里去了,一直不见你------------- :em22:

北京德深源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55215号-2
联系信箱:qpgzsh@163.com 联系QQ:745826460
联系电话:13466526077,010-5210089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