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齐辛民 秋萍
查看: 2873|回复: 0

王羲之的贡献——陈传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2-18 11:07: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王羲之在书法艺术上的贡献,差不多是人人皆知,宋以后,无人非议之。但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不光是他的书法艺术,还有他对文字的贡献。
    中国的书法,由象形初期的半画半字,到大篆、小篆、隶书,每一次变化都从字体到字形产生质的变化。魏晋期间产生的正书,也是一次质的变化。正书笔画平整,形体方正,最便宜书写和辨认,而且书写的速度也大大加快了。如隶书、篆书,都是无法写得太快,草书可以写得很快,但不易辨认。正书的出现,是很多人的功劳,到钟繇,总结前人正书之法,又有所发展,成为正书之祖。但王羲之又在钟繇的基础再发展,尤其是他的《乐毅论》和《黄庭经》二帖一出,比钟繇的书法更加平整、方正。钟繇书法中还保存很重的隶意。王羲之的书法中都已去除了,他的笔画更直接,更平正,更利索,王僧虔《论书》中记载:“亡曾祖领军洽书与右军书,俱变古形,不尔,至今犹法钟、张。”说明右军之前,学书者皆师法钟繇、张楚,钟虽为正书之祖,但王羲之在学钟之后,“俱变古形”,更进一步,所以当时及后人又皆改学王羲之,《论书》记:“庾征西翼书,少时与右军齐名。右军后进,庾犹不平。在荆州与都下书云:‘小儿辈乃贱家鸡,爱野鹭,皆学逸少书。须吾还,当比之。’”孩子们连自家名书手书都不学,改学王羲之书。而且,如果没有王羲之,学书者“至今犹法钟、张。”说明王羲之代替了钟、张,但无人代替王羲之。
    王羲之完善了正书,从此定了形,千百年不再变了。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至今,只有书法风格的变化,而书体不再变。楷书,写得更正规些;行书,写得更随意些。所谓“千载书法皆王法”,指的是书体。王书之后,象篆、隶、正之间那样的改革式的书体变化,再也没有。但篆必须变为隶,隶必须变为正,否则收发室就不方便。而王羲之的书法如唐太宗云“尽善尽美”,所以后人也就不再变了,这是王羲之一直被称为“书圣”的原因。《宣和书谱》亦有云:“字法之变,至隶极矣,然犹有古焉,至楷法则无古矣。……所谓楷法者,今之正书是也。人既往之,也遂行焉。”又云:“此书既始于汉,于是西汉之末,隶字不刻,间杂为正书,若《属国》、《封阳》、《茹君》等碑,亦斑斑可考矣。降及三国锺繇者,乃有《贺克捷表》,备尽法度,为正书之祖。东晋聿兴,风流文物,度超前世。如王羲之作《乐毅论》、《黄庭经》,一出于世,遂为今昔不赀之宝。”这段话说得很正确,而且道出了隶变为正之间。有一段隶、正间杂的书风,如《属国》等碑(今已不可见),钟繇是集大成者,王羲之更进一步,其正书为“今昔不赀之宝”,而集古不变,这是王羲之对文字和书法的最大贡献。

北京德深源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55215号-2
联系信箱:qpgzsh@163.com 联系QQ:745826460
联系电话:13466526077,010-5210089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