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齐辛民 秋萍
查看: 2657|回复: 0

新潮,段而不终——关于新潮美术的分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2-28 20: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谈一个小问题,分期问题。

  2010年巫鸿先生编了一本MoMA版《中国当代艺术文献》。在编这本书的过程当中,曾征求大家的意见,就是对80年代,对1985到1989年,实际上就是80年代的后半期,有没有必要再分阶段。这个问题对大家来说是个新问题。当时像吕澎、黄专、费大为、朱青生等很多人都参加了,经过大家讨论,最后大家意见还是比较一致,同意巫鸿先生提出来分期意见,就是把1985-1989再分一下,85-86为一段,87-89为一段。

  看样子是分期问题,但是实际上牵扯到艺术史判断问题,牵扯到艺术观念问题,牵扯到对思潮的认识问题,也牵扯到整个对中国当代艺术发展过程当中的几个非常重要的艺术思潮、艺术思想的判断问题。所以,这个问题后来大家都觉得是很重要的。我后来在一次研讨会发言当中说过,这个分期问题的新思考,是中国当代艺术史研究中的重要突破。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不去全面的论述它,只就《中国美术报》当年编辑工作遇到的问题谈一下,因为我当时做《中国美术报》的主编,该报85年创刊,89年停刊,正处在这一历史时期。

  在巫鸿先生提出新的分期意见之前,中国学术界,无论肯定新潮美术的还是否定新潮美术的,一直认为85-89是一个整体思潮,统称八五运动、八五思潮、新潮美术,特点是群众运动,“艺术老百姓”(高名潞),“重要的不是艺术”(栗宪庭),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89年中国现代艺术大展是新潮美术的“谢幕礼”(栗宪庭),宣布了这个思潮的“终结”(彭德)。肯定者不敢肯定其艺术成就,否定者因此否定得更加理直气壮。

  提出分期问题以后,我们在编辑过程当中曾经困惑的许多问题一下子明朗了:85-86,群众运动阶段;87-89,艺术家创造阶段。当然,分段是相对的。

  1985年11月30日《中国美术报》在栗宪庭力主下开辟了“新兴美术家集群”专栏,这恰恰是群体为特征的八五运动的反应。1987年 9月21日《中国美术报》在我倡议下开辟了“新潮美术家”专栏,这恰恰是个体为特征的深化阶段的反应。栗宪庭在“新潮美术家”栏目下先后编了丁方、王广义、吴山专、张培力、耿建翌、宋陵、吴少湘、谷文达、夏小万、施本铭、李彦平、陈宇飞12个人。此外,1987年以后大篇幅报道的还有蔡国强、徐冰、吕胜中、任戬、王鲁炎等。今天看来,这些艺术家,当时有的已经很成熟了,有的则已经奠定了自己的学术地位。

  从“新兴美术家集群”到“新潮美术家”,并不简单是栏目设置的技术问题,这种栏目变化背后的深层原因是对群众运动式的艺术大潮的反思。这种反思最早的信号是栗宪庭1986年7月14日《中国美术报》发表的《重要的不是艺术》。

  这是第一篇从内部反思八五运动的十分尖锐的重要文章,他嘴上说“重要的不是艺术”,脑子里实际上想的却是“重要的是艺术”,正因为对八五运动艺术水平的不满,才写了这个文章。在这一版上,水天中的文章《陌生的历史》揭开了被大陆遗忘的三、四十年代中国的现代主义思潮。巴荒的文章《重复与悲剧》则认为八五美术没有超越三、四十年代甚至不如三、四十年代,并说:真正的悲剧“在于作品成了思想和观念的结晶而非艺术的结晶”。栗宪庭则批评八五美术参与者之间“从精神意识到绘画语言惊人的相似”,“哲学的贫困,使他们不得不去冒充哲学家,思想的无力,使艺术作品不得不承担它负担不起的思想重任。这正是当代中国艺术的骄傲,然而这也正是当代中国艺术的可悲”。他认为,“‘85美术运动’不是一个艺术运动”,“充其量只是一个思想准备阶段”。

  一个月后, 1986年8月,“85青年美术思潮大型幻灯展暨学术讨论会”在珠海举办,这就是著名的“珠海会议”。《中国美术报》在报道这次会议时,报眉大字为:“’85美术思潮回顾与展望”。它意味着八五美术运动已近尾声,并开始了大规模的反思。 又过了一个月,1986年9月8日我在《中国美术报》上开设了“新潮反思”栏目,栏目第一篇文章是王广义回应栗宪庭的文章《我们——“85美术运动”的参与者》。

  1996年底的厦门达达焚烧作品的事件具有涅槃与再生的象征意义,它预示着向群体运动告别,也预示着对个体创造性的期盼。黄永砯在当时明确写道:《厦门达达——一种后现代?》。因此,它还预示着现代向后现代(或曰当代)的转化。

  在1987年底,高名潞编写小组完成了他的历史编写《中国当代美术史·1985-1986》。这意味着八五美术已经终结并进入了美术史。

  在开设“新潮美术家”栏目时,我在栏目按语中强调了“新潮艺术正在分化、重组”,“新潮艺术家的理论和实践又在深化”,当时,我也是在期盼艺术深化阶段的出现。

  高名潞是八五美术的最重要的发言人、理论家、活动家,是86年珠海会议和89年“中国现代艺术大展”主要策划人,是《中国当代美术史·1985-1986》的主要编著者。他有一个很重要的思想,叫做“艺术老百姓”。他认为“艺术老百姓”一直延续到现代艺术大展,延续到1989年,甚至至今反对强调个人。

  栗宪庭是改革开放以来整个现当代艺术最重要的发言人、理论家、活动家,87年以后,他的全部热情转向了个体的深度创造,因此他在报纸上总是给新潮美术家超常规的大篇幅报道。但他也认为85-89是一个整体,认为“中国现代艺术大展”上的两声枪响是这个整体的“谢幕礼”。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啊!

  事实上,珠海会议的策划动机是在幻灯展的基础上办正式的原作展“青年美术家交流展”,以便对八五运动做一个全面展示和回顾,但是由于经费等各种因素的限制,一直未能如愿。如果1986年底或1987年如期办成了大型原作展,“谢幕礼”自然就不会发生在1989年了。

  正是由于对未能举办原作展一直不死心,才会继续想方设法找资金支持,但因困难重重而一拖再拖,直到1989年办起了中国现代艺术大展才算了却了心愿。展览一开,“谢幕”、“终结”之论立刻出现,之所以反应如此之快,主要是因为这话在嗓子眼里已经憋了快两年了。这是推迟了的谢幕礼。

  可以这样说,拟议中的“青年美术家交流展” 是没有画成句号的句号,而89现代艺术大展则是珠海会议未实现愿望的最终实现。

  对于八五运动来说,大展是迟到的谢幕仪式,但对于87后具有创造性的艺术家来说,大展之后他们并没有谢幕,没有终结,他们沿着各自的方位不断发展,生命活力至今不衰,在国内外建立了广泛的学术影响。

  展现八五运动是现代艺术大展的基调,但87后具有创造性的艺术家除个别在海外的也都参与了进去,这是因为他们无法逃避这样重要的历史性大展。不过有些人的心情是矛盾的,例如,据费大为介绍,当时吴山专、张培力、黄永砯从展厅出来时,都对人海战术有点摇头。再如,徐冰、吕胜中当时就对我说自己不是新潮艺术家。谷文达前些年在一个访谈中讲自己“站在新潮美术的对立面”,他与新潮美术的区别在于:不是画油画的,没有群体,向西方现代艺术挑战。

  所以说,新潮美术可分为两个阶段:

  85-86:群众运动,85思潮,85运动,艺术老百姓,重要的不是艺术……

  87后:个体创造,出成果,这些成果在89现代艺术大展后并没有“谢幕”,

  其文脉一直延续到今天。

  我的发言只是从一个侧面说明,关于“艺术史构成方式”,有个正确的分期是非常重要的。

北京德深源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55215号-2
联系信箱:qpgzsh@163.com 联系QQ:745826460
联系电话:13466526077,010-5210089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