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齐辛民 秋萍
查看: 3457|回复: 1

宋庄艺术生态大调查:当代艺术家纷纷出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0-24 11:03: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几年前的宋庄,因为纯粹的艺术,而被从各地奔来、怀有梦想的艺术家们视为乌托邦,在那里,有租金低廉的工作室,有资深的艺术评论家,有良好的交流氛围。然而,近些年,随着当代艺术发展进入低谷,加之无孔不入的商业气息的流入,使得越来越多的艺术家们开始逃离宋庄,回到他们最初来的地方。
  宋庄,想说爱你不容易

  王小军夫妇是职业艺术家,来宋庄已经有7个年头了,记者来到他们在宋庄租住的小院的时候,夫妇俩正在打包返乡物品,“这边的机会越来越少了,反而家乡倒是有一些机遇和发展,想回去试一下。”王小军是山东人,家乡有着收藏艺术品的传统,“现在地方上的艺术品收藏是一个普及期,价格不很高,但是需求的量还是挺大的。在北京,艺术品被资本炒作的现象太多了,相反,在地方上,反而更加地简单和淳朴,地方上的一些企业和政府也非常支持像我们这样的年轻艺术家。”虽然王小军夫妇这几年一直在北京创作,但是在家乡销售的作品倒是很多,“现在一回家,总有人在打听我的画,政府对此也是非常的支持,会提供当地的博物馆场地为我们举办展览,申请程序也非常简化,所有的步骤都是开绿灯的,非常尊重艺术家。”王小军介绍说,在地方上,并没有那么多的艺术行业专项资金扶持等财政拨款,也正是因为缺少了这种扶持,才少了更多的潜规则,少了更多的“面子化”,才使得文化带动了地方政府,由被动变为主动,在活动策划上更多以民声为主,以民意为主。“政府的参与,壮大了活动推广,企业也愿意赞助艺术家,切实利益了艺术家。” 王小军指着养了多年的一棵橡皮树对记者说,我们也要把它带回老家去,“希望家乡的雨水能把它养得更壮实。”

  相对于王小军夫妇的这种“逃离”,记者也了解到另外一种“大逃离”,“2007年正是宋庄最火的时候,那时候很多的人都在跟风f4,尤其是那些没有学过画画或者是画行画的,当时的宋庄,连卖羊肉串的都开始搞起了当代艺术,他们乘机挣了一些钱,这些人现在基本都撤离这里了。在当时,我们受冲击非常大,那些所谓的当代油画都卖那么多钱,我们在这边费力画画却不讨好。” 在艺术家亓文章看来,走的基本上是在当代艺术很火的时候来这里“淘金”的一些人,方力钧火了,当代艺术火了,他们就以为艺术玩玩就可以挣钱了,地方上的一些人蜂拥而至,现在整个市场疲软了,没有人再愿意买那些玩意,只能撤出了,“像我之前的一个朋友,在当代艺术比较火的时候卖了不少画,当时宋庄一些挺著名的策展人也非常推崇他,老婆还在这里开起了画廊,这几年的萧条期后,画一点都卖不出去,画廊也没办法支撑,两口子就回了南方做别的生意去了。”王小军指着一个饭店对记者介绍说,曾经画画的,现在也改行开饭店了,“现在这些当代艺术家做什么的都有,就是因为画画不挣钱了。”

  房租、物价的上涨,也使得一批艺术家不得不搬往别处,来到王小军邻居庆慧夫妇的家里,他们刚买了一些过冬用的煤块正在搬运,庆慧对记者解释说,这时候买煤会便宜一些,等到冬天的时候,一吨就会多涨上100多块钱。他们夫妇俩也是常驻宋庄的职业画家,今年是他们来到这里的第5个年头,“宋庄的流动性很强,走的很多,来的也很多,真正留下来的却是比较少的,走的一部分艺术家主要是为了节约开支而回到地方上去画画了,主要还是房租的原因。这个房子我是2008年租的,一年9500元,现在就已经涨到了18000元。” 亓文章来到宋庄也有9个年头了,“我刚来的时候,一个大院子一年也就1千多块钱,现在平均也都有2万元了,贵了整整20倍。”

  变味的宋庄艺术区

  现在的宋庄,行画大行其道,房租、物价疯狂涨,就像当年商业侵蚀798一样,宋庄早已变了味道。“9年前的宋庄只有一家饭店,没有一家画廊,现在遍地都是饭店,满街都是小画廊。在当代艺术比较火的时候,还是会有一些正经做画廊生意的,但是现在的宋庄,行画工作室占据半壁江山了,也没有画廊愿意入驻在此了,很多艺术家会因为宋庄的整体氛围不好,而离开宋庄。”另外,亓文章还指出现在的宋庄很“江湖”,“以前的宋庄比现在要单纯很多,也是挺抱团的,一起庆祝艺术节,一起策划举办些活动,一起谈论艺术,现在不行了,全是一个一个的小圈子,人多,也杂,江湖气非常浓,比如说总会有那种,你帮我卖一张画我要请你喝多少酒之类的事情 ,我受不了这么复杂。”

  艺术家带动起来的这个商业链,养肥了当地的居民,宋庄越来越商业化,这里的人也越来越有钱,但是,艺术家生存的空间却越来越小,“终有一天,我们都会被逼着大撤离的,像当年的798清洗艺术家一样,只能寻找另外适合画画的地方。”外界所赋予的“宋庄精神”,所扣上的“中国宋庄”大帽子,都被商业利用得淋漓尽致,好坏很难一言以蔽之,王小军对记者介绍说,“现在来看看宋庄,几条街上的门脸房里卖的全是行画,很大一部分都是从大芬村过来挣钱的艺术家,画画非常的熟练。我认识一个小师傅,每天都有活,每幅三五千元不等,那些白领、中产阶级很愿意来这里买这些,一年也能有不少收入,他们比那些真正画画,真正在宋庄做工作室的艺术家的生活要好多了。”现在的宋庄,有大腕级艺术家,有埋头苦干的年轻艺术家,有行画工作者,也有那些想靠着艺术发财的投机者,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生态环境。“如果整个宋庄都变成了大芬村那样,宋庄就真的偏离了那些老一辈人所赋予宋庄的意义及精神了。”艺术家王亮无奈的对记者说。

  宋庄每年所办的艺术节也在改变着原有的味道,“现在的宋庄艺术节也是一年不如一年了,但是宣传却是越做越大,一些外在的东西倒都挺配套的,不像最早时候的宋庄艺术节,那时候大家都会把画摆在马路边,很简朴,但也挺有意思,现在都不允许了,也没有人那么做了。现在的场地倒是宽敞、壮观了不少,该来的领导、嘉宾都来了,开幕完了之后,就只是个空壳,根本就没有宋庄的艺术家。”王亮对记者介绍说。

  “宋庄,跟我们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宋庄天天在修,天天在拆,这跟艺术、跟我们半毛钱的关系都没有。”

  艺术家李平指着小堡广场对记者介绍说,“小堡那里的建设永远没有停歇过,两条道上饭店的门脸变来变去,我们都不知道到底要建设成什么样,领导才会满意,政府才会觉得这更像他们眼中的宋庄,依附于宋庄所建立起来的机构,所举办的活动已经是举不胜举,这对于我们这些艺术家来说,意义太小了。”

  王亮对记者坦言说,“我来到宋庄的初衷是,第一,房租便宜,可以画画,可以放画;第二,我认为宋庄作为一个如此著名的文化艺术区域,会给我带来一定的机会。但是,一切都不如我之前所想的,展览机会、认识策展人的机会,都非常少,比如说宋庄这些美术馆所举办的一些活动,也都是一定的小圈子所组织的,与我们这些住在这里的艺术家没什么关系,也参与不进去。”他还提到,“每年的宋庄艺术节肯定会征集作品,但是我们从来没接到过通知,”在中国做什么事情都是讲究关系的,在宋庄也同样如此,“并非是因为在宋庄的原因,一些策展人就会跟你走得更近些,我并没有感受到住在宋庄的这种优越性。”王亮无奈地说。

  艺术家给宋庄带来效益是非常可观的,“村民靠着艺术家富裕起来了,他们却在商量着怎么涨房租,怎么收物业费,怎么挣我们的钱。据说国家每年拨款给宋庄艺术区有2000万元的资金,但是我们却没感受到这种支持,房租在疯长,医疗设施也跟不上。”王亮还提到,“这边之前有一些工业区,所以我们租住的一些房子都是工业用电,一度一块二,很贵,而且没有集中供暖,怕冷就得自己烧煤,非常贵。现在上班有社保,在农村也有合作医疗,城市户口有低保,但是我们这些艺术家,什么都没有。在宋庄画画,也从来没有听说过有什么机构会给我们设立一个档案,连最低的生活保障及社会福利也没有,感觉非常不好。”王亮很无奈的讲着心里的不满,“这也是很多艺术家再不能支撑下去的原因,我们早已经被边缘化了。”

  其实政府对于宋庄艺术区支持的出发点都是好的,关键在于怎么去引导,怎么去扶持,“可能有的买家来了,就只看到在门脸房、街面上的那些行画,好的作品没有机会得到推广。”王亮对此也提出了一些切实性的建议,“在宋庄的这些艺术机构或者政府应该有义务承担起一些事情,比如可以把在宋庄常住艺术家的资料都统计一下,做画家资料册,还可以经常办一些不同类型沙龙之类的活动,举行一些切实的展览。”王亮认为,能够有专业的人员和机构来给这些艺术家进行牵线搭桥,多一些参与和互动,把好的艺术家和作品推广出去,宋庄还是会有发展的。

  在离开宋庄的公交车上,记者再次看到了小堡村头那座新落成的“中国艺术品交易中心”,一座气派十足的灰色大楼,镶嵌在楼体上的“公共服务平台”不知何时才能体现其真正的意义和价值,我们期待着。

发表于 2012-11-1 11:46: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来有去,走的大都是自己的作品没有被认可,生存不下了,在就是自己认为自己的作品“牛”,其实是狗屁!没办法支付房租了,只能走,宋庄的艺术家还是越来越多,好的作品、好的艺术家也是越来越多的!!!

北京德深源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55215号-2
联系信箱:qpgzsh@163.com 联系QQ:745826460
联系电话:13466526077,010-5210089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