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齐辛民 秋萍
查看: 2478|回复: 0

地域与文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5 22:08: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美国作家福克纳致力于家乡一个邮票大小的地方,于是文学有了“约福克纳帕塔法世系”。一方小小邮票的地方,成为一代名家的文学摇篮。马尔克斯的马孔多镇,作家精心构筑的一个文学世界,也成就了传世名作《百年孤独》。当年,法国的“百科全书派”的同气相求,巴黎“左岸艺术”同道者们的切磋和砥砺,产生了一大批艺术巨匠。鲁迅笔下的鲁镇,作为小说人物的主要活动地,演绎了人生众多的悲喜剧。这种或地域或人文的关联,是文学艺术的母本,成就了众多的文学天才和故事。

地域或者方位者,实际上是文学精神的聚集地、凝固剂。文学乃人的灵感激发,文学产生于创作者个体的精神劳动。但文学无论是巨篇还是短制,是宏大建筑还是抒情小章,无不打上地域的印痕,刻上大地的烙印,文学的地域性,文学的本土意识,文学的风习化,既是文学的根基,也是文学与生俱来的气味和印记。

中国文学是艺术流派和地域性较为强大的一支。楚地阔无边。细草微风岸。人口稠密,气象奇诡,神秘浪漫的楚辞应运而生;当伟岸的大山和峻急的河流横亘于世,在大漠落日、马鸣萧萧的气象下,西部文学的豪放油然而出。诚如有论者所说,南方北方,南人北人,其性情不一,其风习与心性有别。鲁迅所谓的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群居终日,言不及义,一定程度上表示不同地方的人的性情差异。地域成为文学永远不可回避的话题。山水诗在江南一隅,形成高潮,本有传承;七贤才子的精神取向在建安风骨中得到流布。即使是中国文学的现代性的流变之后,文学的地域与文学的乡土气味,仍然是其重要和主要的标识。华北平原上的荷花淀派、京东运河派的风情,山西山药蛋的意味,还有岭南文化、湖湘文化,即使是一个小小的岭南,也有客家文化、西关文化、东江文化、潮汕文化等等,其文学的流派和风格,都是在地域的怀抱中孕育生成。因此,文学的地域和方位,成为特色和独到文学一枚徽章与印记。

当然,地域对文学的影响,就其内涵而言,是客体与主体的相谐相属。其中包括,一是客观的自然,一是主体的人文。这自然与人文,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成就和标示了文学的风味与品位。从文学发展史看,其影响与生俱来,越千年而不衰,成就了文学的风格万千气象,也将继续影响着文学的未来。

如今,这地域文化一隅,一方面继续延伸着越是地域性越可能是世界的评价;另一面,当今的地域更多的是从文化史迹、文献史实、人文印记中,去对应地找寻甚至挖掘其文学的意义。不过,这多年的提倡或者标榜,已经在圈内有些审美疲劳,当我们看到众多的贴着地域标签的东西出现时,总不免有所警惕甚至于不屑。也许,多年甚至经年的强调与解读,成了祥林嫂似的述说。往往,特色的重视或许成为一个负累,或者,重复为一个老大不掉而习焉不察的话题。


那么,在这种文学状态下,地域文学如何发展呢?其实,地域也好,自然也罢,我们所关注的是人与世界的关系,也是人本身在某种生活状态下的精神层面的东西。比如,自由的精神,现代意识下的生活态度,生命状态的自然与放松,或者个人命运与人本精神的关联。远的不说,近期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一句顶一万句》,中原大地上的数个农民兄弟,家庭几代人,因生活所迫,流浪漂泊,渴求的是与人的交往,在流荡与回归,在隔膜与交往中,琐细,负重,漂泊,等等,最为低层的生活样式,却有着较为自由而激昂的生活渴望,没有因为地域的阻隔,却显示出了一种远阔的生活场景与人生命运的多重性。有时候,地域只是表达文学内涵的一种方式,比如,历史、人文、自然,应成为一个精神的集合体。由此,文学与地域,文学的地域化,就变得复杂,变得混沌,文学就有了更为鲜活的品相。

地域成就了文学的广度和深度,但地域的标志,或许也会阻隔了文学的现代性的精进。因而,当我们坐在一个十分优美的客观场景中,我们品尝着文学的地域风情的汁液,我们认知着地域在文学的色彩和滋味的时候,也许,更为重要的是,剥开这被包裹的种种彩衣,让文学的地域成为更大的精神气象,或者是一个与时下人的生活关联更有内涵的事情。

北京德深源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55215号-2
联系信箱:qpgzsh@163.com 联系QQ:745826460
联系电话:13466526077,010-5210089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