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齐辛民 秋萍
查看: 1560|回复: 1

西沐:文化影响力与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中心定价原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7 13:30: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艺术品市场中心定价能力及中心定价权的分析
                                                             •西沐

    在世界经济技术文化一体化的发展过程中,针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与经济利益、安全利益同等重要的文化利益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与研究。面对中国因素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中国的文化影响力也在进一步扩张。在这种背景下,中国艺术品市场在全球目光的聚焦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我们又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当我们在经济领域成为世界生产中心或产品中心时,却突然发现,我们其实仍远离世界定价中心,大规模的生产与消费并没有确立我们在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在艺术品市场中,当面对勃然而起的创造与生产能力时,我们同时也在面对中华文化圈巨大的消费能力。然而,我们却仍在漫不经心地把中国艺术品中心定价的话语权交给别人。对此,除了说教,我们又该做些什么?
    一、艺术品市场中心定价原则及其理论形成
    无论是中国当代艺术的早期收藏,或是近年来艺术品市场的高涨,无不受到经济占强势的西方世界的影响,这种影响直接体现在对艺术品价格的制定上,即以西方国家为中心的定价原则,这种原则甚至牵引了中国艺术家的创作。在文化学上,一些批评家称此种现象为“后殖民主义”,经济学家称之为“市场中心定价原则”。
    在中国艺术品市场不断发展并走向不断繁荣的景况下,缘何还会产生这种艺术品市场中心定价原则?我们可以考察“中国因素”来回答这个问题。2004年,中国部分大宗原材料采购占到了世界总进口量的20%~35%。2005年,中国更成为全球第一大铁矿石、铜消费国,中国的影响力左右着世界相关领域的发展格局,类似现象被称为“中国因素”。然而,生产的主导权并不意味拥有贸易的主导权。中国进口高价原材料,商品极少凝聚本土品牌与核心技术,出口产品附加值较低,实际是在用廉价的生产要素价格补贴发达国家,形成了“高进低出”的局面,造成了我们买什么什么贵,卖什么什么便宜的格局。这一切皆源于在国际期货市场中我们的监控力度不强、品种单一、效益不高等状况。依此类推,我们就不难明白,我国相对独立而又繁荣的艺术品市场缘何没有形成定价自主权。如果进一步去系统分析,我们会发现,其一,经济基础不牢固。据统计,一个国家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8000美元,才有可能形成社会性艺术品收藏兴趣;人均年收入达到10000美元,才有可能建立健全的艺术品收藏社会机制,而中国艺术品市场远未具备这种前提。其二,投资者结构不合理。我国艺术品市场投资者大多是少数富人阶层,虽然投资机构和基金的成立会促使投资脱离散户时代,但是,大企业、大集团、大基金等尚未全面进入艺术品市场,这种状况就很难有效地从投资的角度上去规避风险。其三,关于艺术品市场的法律、法规与监管体制严重滞后,艺术品市场一直存在着“无法可依”的状况。其四,经过长期的发展,西方艺术品市场形成了由画廊、拍卖行、艺博会组成的“铁三角”和由艺术家、经纪人、评论家和收藏家“四位一体”组成的市场链这样一整套完备的机制,而中国艺术品市场机制的不完善所造成的市场规则缺失、赝品横行等不能与西方市场同日而语。最后,“金砖四国”崛起,其财富阶层对艺术品的购买能力也在加强。于是,欧美国家的一些艺术投资者就希望把这些国家的艺术品价格拉高,然后让这些国家的新贵自己接盘。另外,当前西方艺术品市场与国内市场建立起了有效的联系,如苏富比和佳士得都开设了中国艺术专场,这些因素对掌控我国整个艺术品拍卖市场的节奏和大盘方向也会产生重要影响。
    总之,中国艺术品市场规模小、监管力量薄弱、市场运作不完善、作品质量有待提高等因素都是导致其不具备强大定价能力的重要因素。
    二、艺术品市场中心定价是一种文化影响力的集中表现
    艺术品市场的发展水平彰显了国家文化的发展程度及文化影响力的力度,因为文化作为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最能扩展其精神象征的高端市场就是勃然发展的艺术品市场。一个国家艺术品市场的崛起不仅弘扬了本国的文化精神,有利于打造该国文化品牌,而且会进一步促使该国文化艺术产业的兴盛,促进本国文化利益的构建。以中国艺术品市场为例,扎根于传统文化土壤的中国艺术品有着得天独厚的传统文化特色和艺术魅力,其发展以艺术性与文化性的高度统一为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精神提供了载体,而优秀的艺术精品又为民族文化品牌的锻造提供了富足的矿藏。同时,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崛起不断推动了世界了解中国的进程,在这种背景下,需求逐渐升温、居民的文化生活和精神消费需求急剧增长,也促使政府部门加强对艺术品市场的关注与重视,从而有利于艺术资源和人才资源优势组合,为文化艺术产业的发展拓展了海外市场与广阔的国内市场。更为重要的是,艺术品消费需求是一个精神消费→商品消费→精神消费不断升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艺术那种震人心弦的魅力会不断激发出文化认同和对民族利益的守望责任,艺术品市场透射出的这种文化利益,让我们在享受着文化发展的成果时清晰地触摸到了中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新时代强劲的脉搏。由此说来,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关乎国家的文化影响力。
    在文化影响力不断强化的前提下,把握艺术品市场中心定价原则对中国文化影响力的发展可谓是竞争的制高点之一。如果艺术品市场定价中心是以西方国家为主导,久而久之,艺术家为了寻求个人更多的利益回报以及更好的艺术评价,就会更多地受到西方艺术理念及西方文化的影响,甚至是支配。那么,中国的艺术品的创作就会渐渐以是否符合西方口味、被西方接受为标准,由此将不断影响国内艺术群体创作的取向,即就会发生中心定价引导学术创作的现象。那么,中国艺术创作中本来所具有的多样性和个性化将被进一步弱化,中国艺术品会逐渐被西方文化同质化,蕴涵在中国艺术品背后的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精神将有逐渐消减的危险。中国的文化就有被被西方文化收购、兼并的趋向。到那时,中国的文化影响力就会出现衰退,而西方国家的文化影响力却大大增加。西方世界企图通过中心定价将西方文化影响力扩散到全世界,消磨、侵蚀中国文化的目标就会达成。所以说,艺术品市场中心定价原则不仅反映了国家之间经济定价权利的博弈,也是一种文化影响力竞争的集中表现。
    三、艺术品市场中心定价是一种话语权的体现,包括艺术上的学术话语权和市场上的价格话语权
    如今,世界各国的发展都在讲求“话语权”一词,话语权,简言之,即决策权、舆论控制权。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也同样需要“话语权”。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不仅肩负着一种文化责任,代表着一种文化选择,而且也凸显了一种学术指向和市场运作水平。因此,艺术品市场的话语权是一种文化取向、一种学术选择、一种建立在学术研究基础之上的市场导向,其根本是学术话语权。中国艺术经过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积累、发展,到现在已经逐渐发展为一门体系完整而又庞大的学科。人们在重视中国艺术品完美的艺术价值的同时,更看重其浓厚的学术背景。中国艺术品价值取决于是否具有深厚的学术陶养、较大的学术潜力和稳定的学术定位。这是学术的力量,也是艺术品市场话语权的根本所在。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其话语权还体现在市场的价格上。艺术品的价格是艺术品市场的杠杆,是艺术品市场运作中的核心问题,它是在艺术品成为艺术商品并形成了交换与流通中形成的,是衡量艺术品学术价值、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及市场价值的关键的显化因素,也是艺术品市场运作水平的体现。
    在艺术品中心定价的影响下,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话语权正在受到考验。中国艺术家的创作尤其是年轻的艺术家受利益的驱使,在创作中靠近西方艺术理念的偏好,甚至去搞简单的模仿的倾向比较普遍。在中国艺术品参与的各项国际展览、拍卖中,以西方为中心的定价原则形成了被国内认为是权威的价格体系。在这种价格体系的驱动下,作品的类型化和趋同感被强化,而中国艺术品本身所应具有的学术价值在强悍的中心定价原则面前被扭曲,中国艺术品的学术创造性在这种引导下容易失去立足的空间。在市场价格方面,目前,中国艺术品市场虽然一派繁荣景象,但其市场运作存在很多弊病,以搞市场炒作、攫取高额利润为目的的还大有人在,价格虚高产生的大量泡沫无法支撑脆弱的艺术品市场。这种不成熟、不自信的市场状况,何谈在国际艺术品市场上拥有定价的权利?以西方为中心的定价原则使内忧外患的中国艺术品市场在无形中受到夹击,长此以往,建立在中华民族文化与经济利益基础之上的话语权就有可能旁落他手。因此,艺术品市场中心定价代表着极强的霸权主义色彩,是中西方艺术中学术话语权与价格话语权失衡的体现。
    四、中国概念的兴起为中国艺术品市场中心定价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面对艺术品市场中心定价权旁落对中国艺术及文化的巨大威胁,我们不能等闲视之。中国艺术品市场若想豪迈地屹立于世界艺术品市场,让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大放异彩,就要坚定地把握自己的中心定价权。
    最近一两年,中国艺术品已经成为国际经济界的投资热点,国际拍卖市场上的中国元素越来越多。对中国艺术品的兴趣既来自中国,也来自亚洲各国,更来自西方。越来越多的西方美术馆长、画廊经销商、收藏家、艺术家纷纷来到中国,寻找新的发展机会,特别是近10年来,在国际拍卖市场上,越来越多中国内地买家的购买能力呈几何级数增加,世界上两个最大的拍卖行苏富比和佳士得公司都在各自主要的拍卖会上增加了中国艺术品的份额。无论是在伦敦、纽约,还是在阿姆斯特丹,中国艺术品都是当地国际拍卖会上最受关注的一部分。在中国艺术品如此火热的情势下,中国概念已然在全球兴起。
    中国概念为中国艺术品市场中心定价的形成创造了优越的条件,中国概念应当属于中国。在中国概念兴起之时,我们要抓住机遇,化中国概念为中国力量,让中国力量随着中国概念不断崛起。在对艺术作品定价权的争夺中,中国艺术品市场作为备受世界艺术品市场关注的对象,在文化制高点的竞争中,不应当再受制于人,在国际艺术品市场上更不应让“中国概念”成为提升艺术质量和维护文化安全的阻力。我们的出路在于,通过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全面提高市场的风险管理能力和机制运作水平,提升作品的质量,保持自身的艺术特色和文化源流,让中国艺术品成为文化输出大餐的一道主菜,促使中国艺术品市场在国际舞台和国际交流中提升自身的地位和影响力,从而提升民族文化的价值品位,树立中国正面的国家形象,使中国以文化强国的独立姿态展露于国际舞台。中国唯有在世界目光中拥有了强势地位,才能制定自己的艺术品市场中心定价原则。
    五、中华文化圈的巨大生产、创造能力及消费能力为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中心定价的形成打下可靠的基础
    随着艺术品市场的不断发展,文化的不断觉醒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力量,催生着文化自信的建立与中国艺术创作队伍不断扩大。以绘画为例,从当下的状况来看,画家的阶层可分为四个层面:一是中国画的爱好者,他们绘画的目的很多时候是一种修身养性,是否将自己的作品变成商品或艺术品对他们来说并不是非常重要。二是美术工作者,他们是非专业机构的从业者,大都有接受艺术教育的背景,职业之余才操画笔,亦商亦学,有很强的伸缩性。第三个层面就是当下所谓的画家,他们有的身居专业机构,有的成为社会自由人,人称职业画家,目前是中国画创作的主力军。还有一个层面,我们称之为艺术家,他们是从画家阶层分离出来,是善用思考,具有自己哲学思想与深厚艺术陶养的人,他们在当今中国画坛是少之又少的一些人群,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的是艺术精神与学术良心的最终体现,代表着中国绘画与学术精神的高度。国内庞大的艺术生产队伍会促使艺术作品的多元化和多样化,令艺术品市场多姿多彩。同时,艺术品市场在扩大生产队伍的同时,艺术家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此时,艺术家之间拼的不仅是作品的数量,更是作品的质量。为了求胜于市场,艺术家必然会精进自身的艺术,力求作品的原创性和创造性,在多样化的艺术生存中呈现出个性化的表现。在中国艺术品市场不断迎来消费时代的同时。物质消费的饱和促使人们向精神消费转变。精神消费是以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要、提高消费者文化知识水平、陶冶思想性情、愉悦情绪等为目的,以精神产品为消费对象的,而精神产品是人们通过大脑的思维、科学的概念和艺术形象创造出来的,并且要求消费者具备必要的艺术鉴赏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文化修养和素质方面的能力。因此,对精神产品的消费决定了现时代的投资结构从以实物投资为主导转向以虚拟投资为主导,即人们更趋向于投资股票、期货、艺术品等。在这些投资项目中,艺术品投资是风险最小的项目,且具有审美的欣赏性,能够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净化思想、提升品位,符合精神消费者的鉴赏能力,是最受欢迎的精神消费品,且消费艺术品人数的数量在日渐增加,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买家购买实力的大大增强。特别是在世界范围内,以中华文化为背景的大中华文化圈的形成,其生产、消费及显现出的创造能力,为中国艺术品质量的不断提升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保障,而买家实力的不断增强又会使中国艺术品市场不必再受制于西方,从而逐渐争得自己应有的市场定价权。
    六、中国艺术品中心定价的形成不仅需要文化战略的支撑,更需要体制的强力创新及政策的有力保证
    随着全球文化多元化时代的到来,“战略”一词逐步被引入社会经济生活。在各国硬实力都达到一定程度后,文化战略成了各国要比拼的目标。文化越来越多地成为一张国家的“名片”,世界各国战略的发展永远不会停留在表面僵化的形态。地图上的疆域都是暂时的,真正决定国家实力的是文化势力的消长、是文化战略利益的较量。现如今,中国的文化战略利益在艺术品市场的发展中得到一定程度的再现。中国艺术的生存土壤本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国艺术品市场在促使精神消费产生的同时,也从文化精神的高度为人们带来了世界范围的文化认同与文化享受,从而折射出了中华民族的核心利益——文化利益,这种文化利益便是一种战略利益。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文化战略是艺术价值取向的一种选择,也是一种站在文化大背景下的对艺术的自上而下的全局审视,不仅代表着艺术的高度,更彰显着我国文化发展的实力。反之,文化战略的提升也有助于提升文化认知上的自觉,促使从战略高度认识、调整并发展艺术品市场,从而促动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壮大,并在国际市场上屹立。
    在文化战略之外,中国艺术品市场中心定价能力的形成还要依靠中国艺术品市场体制的强力创新和政策的有利保证。体制的落后对艺术品市场的危害是有目共睹的,它造成了艺术品市场的混乱无序,使市场无法良性运转,严重时,会令艺术品市场彻底崩盘。因此,一套行之有效的创新体制是艺术品市场的重要保证。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体制创新可以从两条轨道齐头并进:一是政府加大对文化艺术的投入,面向大众建立公共文化、艺术服务体系,维护广大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二是深入实地调研,将经营性的艺术产品服务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市场的杠杆作用,促进文化艺术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尽可能满足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所需要的条件、环境设施等,完善组织,提高水平,确定并实施具有前瞻性的市场策略,强化市场的各种标准,不断调整、校正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行为。文化战略与创新体制、政策的有力支撑会促使中国艺术品市场由积弱向强势转变,从而在世界艺术品市场上拥有强大的定价能力。
    建立中国艺术品市场中心定价原则,强化其定价能力,把控自己的定价权,不仅关系到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前途,更关系到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命运。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将随着中国艺术品市场中心定价原则的建立及定价能力的强化而不断走向世界,为人类送去福音,这是我们要不懈努力的一个重要目标!

发表于 2012-1-8 12:37: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当代艺术圈很难捏成一团,今后会出现明显的分化。左派同自由派在网上的意见非常对立,无法和谐相处。官方文化本身的成份同样复杂,在两派的挤压下,不是唯我独尊、一成不变,而是不断摇摆在两者之间。掌管宣传、文化和新闻出版的党政系统对当代艺术的态度,从来就没有一贯的政策,始终是走着瞧的实用主义态度,说变就变。当代艺术家为了生存,常常会收敛批判的锋芒

北京德深源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55215号-2
联系信箱:qpgzsh@163.com 联系QQ:745826460
联系电话:13466526077,010-5210089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