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齐辛民 秋萍
查看: 2833|回复: 10

[原创]关于诗歌的随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9-16 20:57: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watermark]关于诗歌的随笔

今天,诗歌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已经变成一种处于弱势的文学体裁,这是不争的事实。这并不仅仅是因为物质文明的发展速度飞快地超越着精神文明的发展速度,诗歌的势微是很多因素决定的。每个写诗、爱诗和研究诗的人都在问为什么?“为什么?”是个一言难尽的问题,并且不管谁对此做出回答,恐怕都不能涵盖问题的全部,也无法改变现在的事实。可是我们还是要不停地追问和思索,因为我们的追问和思索有助于诗歌的发展。
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无外乎从问题的外部和自身来寻求答案,可是对于这样一个大问题,我们还是从一些具体的东西上来一点一点地分析、寻找具体问题的答案,然后综合起来,得到问题的答案比较好。
1、我们为什么写诗,我们所写的诗想让多少人来看?
毫无疑问,写作本身是为了阅读和传播。但是现在却经常有两种声音在现实中出现:诗人(创作者)问“人们为什么不懂我的作品?”而读者却说“这写的是什么啊?我怎么就读不懂呢?”两种声音的不断出现说明创作和阅读的脱节,创作者和阅读者不是在以同一步调行进。创作者自以为是为大众而创作,但是人们并不买他的帐。这个问题首先在诗人自身,诗人们的创作大多数情况下是一种孤独的创作,他们沉溺于自己的激情和理论中,陷得很深,往往难以自拔。并且最大的毛病就是诗人们往往觉得自己写作的诗歌和自己的诗歌理论都达到了很高的高度,为什么就没有人欣赏呢?我打个比方说明这是一种什么状况?好比有一棵苹果树(没有矮化)在树顶长了一个苹果,苹果树自己觉得这个苹果有成熟的红色,散发诱人的香味,而且自己给它输送了最好的营养,它吃起来一定是香甜可口的。可是实际上,树下的人只是看到一个青苹果孤零零地挂在树顶,他也没有闻到诱人的香味,而且苹果长在那么高的地方,他也摘不到,所以不能品味苹果是否真的香甜可口。
我一直相信许多诗人的创作是为自己一个人的,或者只是为少数人的。这不只是读许多人的作品的感觉,而且事实的确如此,许多诗人都有自我封闭的倾向,这些人闭上眼安静地自我陶醉,偶尔睁开眼质问人们为什么不理解他,见无人理睬,只能闭上眼继续沉入自我陶醉中。也有失望放弃者。可见诗人本身就在拒绝和减少读者,所以诗人的孤独是不难理解的,诗歌作品缺乏读者也是不难理解的。
诗歌创作本身并不是读者需要什么就创作什么,而是诗人创作什么,读者就阅读什么。读者实际上处在一个被动选择的地位上。这就好比吃饭一样,不是吃什么有什么,而是有什么吃什么。可是这是一个物质丰富的时代,文化的多元化发展让读者不再是文化消费的被动接受者,读者们已经拥有了足够的选择权利,因为世界上有如此多的精彩的东西可供选择,除了消费诗歌外,人们还可以消费别的。可是诗人们拒绝媚俗,甚至当他们提到“媚俗”这两个字时,都会大皱眉头,大摇其头。于是,诗人拒绝众人,众人拒绝诗人。其实“媚俗”是很好的两个字,大家都需要的,就是我们要创作的,因为我们创作的正是人们需要的,所以我们被人们广泛接受,本来事实就应该是这样简单的,可是一切恰恰相反。几十年前,党和政府提倡“文学艺术要为人民大众服务”、“要创作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大家都能接受,因为这种说法比较神圣,让创作者觉得自己很崇高。可是现在要是还提以前这些提法,你会觉得老土,提“媚俗”又觉得低三下四。于是大家提张扬个性,提展示自我,这是我们这个时代在很多方面的提法,或者说我们的时代精神。可是大家个性也张扬了,自我也展示了,就是没看见什么效果,读者不买帐。为什么,因为诗人把自己当回事的时候就不把读者当回事了,结果人家也不把你当根葱。可见要重视读者,除非你的诗歌是写给你自己一个人的。
[/watermark]
 楼主| 发表于 2005-9-16 20:58:0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关于诗歌的随笔

2、我们怎样重视读者呢?
我想至少要做到两点。一是写作诗歌时要想到这是为他们写的。既然你的诗歌是为读者写的,你就应该至少把你的诗写的让读者能够读懂,这是最低要求。然后你可以在此基础上卖弄你的写作技巧,显示你的写作功力,展示并兜售你的诗歌理论,等等。不管你的诗歌添加多少元素,只要你的作品赢得了读者,让他们感受到你的诗的美感和快感等,让他们获得阅读的快乐,你的作品就是成功的,否则,你即便有再好的理论,再高的技巧,再深刻卓越的思想也是白搭。二是要培养你的读者,怎么个培养法呢?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宣传并让人们接受你的诗歌理论,你高明,你要让人们知道你什么地方高明,你是怎么个高明法。你的高明是否是人家所要欣赏的,你能不能让人们欣赏和理解你呢?不过我觉得,诗歌是一种缺乏包装和宣传的文学体裁,这在我们这个一切都需要包装和宣传的时代,它显得那么独特和瘦弱。因为它拒绝媚俗,拒绝普及和大众化,拒绝商业化。这一方面是由它的内容和形式决定的,另一方面是由于写作和阅读它的人决定的。诗歌没有小说那样的情节,可以给感官以极大的刺激。它的内容是浓缩的,它的形式又不是充分自由的。所以,注定它是一种精英文化,它的创作者----诗人,在数量上不会占优势,同样它的读者群也不占优势,他们属于少数,诗歌的现实状况是它没有达到它应有的繁荣。
 楼主| 发表于 2005-9-16 20:58:2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关于诗歌的随笔

3、现代诗是怎样开始的?
大家读知道胡适在文学革命之初倡导用白话作诗,从文言到白话,胡适革新了诗歌的工具。当文言被抛弃的时候,其实是旧的体系被打破了。经过一代代诗人的努力,作为现代诗歌的理论体系其实已经建立起来,但它即不完整也不稳定。不仅是受到古典诗歌影响的人用旧的理论来误解它、质疑它,就是在新的诗歌理论体系下成长起来的诗人和读者也不断地怀疑它和破坏它。新的发展总是建立在旧的批判之上,而很少是对旧的理论的完善和发展。而新生的力量总是“其兴也勃也,其亡也忽也。”中国的现代诗歌发展过程中总是昙花一现的理论和诗人及诗歌多。在我看来,中国的现代诗的发展很象我们的母亲河黄河一样,是一条地上河。中国古典诗歌就是托起它的河基,水势大的时候总是决几道口子,比如“蒙胧诗”的历史。有时流着流着又会出现断流,它的发展充满曲折,有时又显得那么微弱。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社会,这“传统”二字表现在方方面面,而对于诗的发展来说,“传统”意味着取得传统地位的诗歌和理论会受到保护和支持,而新生的理论和诗歌会受到排斥、挤压和打击。一种新的理论和诗歌要被认可和取得地位并不容易,所以新生的力量大多采取叛逆的方式出现,他们否定和批判前辈的东西,攻击前辈们由于历史和时代的原因造成的局限,同时为自己的理论和诗歌创作摇旗呐喊,充满了战斗性。新生的一代对老的一代总是采取“彼可取而代之”的方式完成自己在诗歌发展中的使命。因为缺乏继承和发展的传统,在现代诗歌发展史上一代一代之间有明显的界限。老一代诗人出于对新生力量不会立刻就完全理解和受到新生力量的否定的攻击,所以,他们是以反击的方式对待新生力量的。因为占有地位上的优势,所以暂时取胜的常常是他们。他们实际忘记了自己取得“正统”地位的艰辛。现代诗歌的发展就是一直处在这种否定中前进的。作为诗歌爱好者的我,在读中国现代诗歌史的时候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作为后辈的为什么总要夸大前辈的缺点,而极少有中肯地评价前辈,继承前辈的优点而加以发展,并在前辈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理论体系的。后辈们喜欢的是标新立异,而成为诗歌历史的是他们又只是一时的弄潮儿,而非常青树。
另外,中国的现代诗歌发展过程中过多地追随西方的理论和思潮,每次西方的文学思潮之后,我们总是在后面学一次人家,不管我们当时是否具备实践学到的理论的环境。而结果,只是文学史上多了许多昙花一现的名词。总是学人家有什么意思呢?为什么我们不能够引领整个世界的潮流呢?
 楼主| 发表于 2005-9-16 20:58:4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关于诗歌的随笔

4、一些感受
写作是诗人的一种生存方式,诗人只有动用语言文字来表达了自己的感情,他才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时代是诗人永恒的背景。诗人的写作是个人化的,但是他的作品却是集体化的,因为他用自己作为一面镜子来反射了时代的色彩。
诗歌应该与时代发生关系,它不应该独立于时代之外。但是诗歌与时代应该发生什么样的关系却不是一个好回答的问题。诗歌应该反映时代,融入时代,还是让时代融入诗歌呢?这需要诗人与读者共同思考。另外,诗歌难道仅仅需要与时代发生关系吗?难道别的主题不是同样重要吗?比如生命,比如生存,也许诗人对自身关注的太多,才导致人们的误解。
诗歌靠诗人来维系,也靠读者来维系。
中国诗人写作的主流是追求境界,追求语言的精炼,追求感觉的空灵,追求威压,所以作品的知识分子气息必然浓厚。
后来对历史的研究和评价只是后人的看法,它并不能完全真实地说明那个时代的样子。
现代诗的困境是,古典诗歌有统一的韵律和格式,在某种情况下,只要遵循这种简单的创作规律,就可以写出诗来。因为有统一的韵律,所以适合诵读,而且因为它的字数有一定的限制,所以它适合记忆,而现代诗是散文化了,它与古典诗歌的那些优点恰好相反,这是它不被接受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个诗人的诗歌语言是他描述他所认识世界的媒介,是别人分享他的认识的中介。他的诗歌语言可以是美的,也可以是不美的,但不可以是不被理解和认识的。
真诚,作为一种写作态度是每个人都应该思考的。
诗歌为阅读而存在,诗歌为思考而存在。
 楼主| 发表于 2005-9-16 20: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关于诗歌的随笔

5、诗是什么?
诗是诗人生命的映照,是语言运动的精华,诗和诗人是一体的。语言是承载诗的工具,诗人把诗用语言文字的形式固定下来,然后通过读者对语言文字的阅读来获得。诗应该是流动的生命,诗人把诗根植于语言文字中,而读者通过阅读,获得诗感。这种诗感并不是诗本身。它只是诗在读者身上的一种反映。通常情况下,这种诗感表现为读者阅读获得的快感。凭借语感,读者与诗人的生命获得了碰撞的机会,在偶然的碰撞中他感受到了诗人的生命和诗人生命生活着的感觉世界的状态,这种获得的感受就是诗。
诗的美并不是语言的繁丽,结构的富丽堂皇和修辞的摇曳多姿,诗的美是诗本身表现出来的诗人生命的质感。语言、结构和修辞是为诗本身服务的,诗通过它们来展现本身的美感,但是诗人们往往忘记这一点,他们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浪费在舍本逐末的过程中。我们反思一下现代诗的发端就可以明白这一点,从胡适开始的白话诗,选择最有生命的“口语”提炼入诗,真实利用“口语”这个更加自由的工具让诗本身获得最大程度的表达,让诗人和读者获得最大程度的交流。有人说作古体诗歌是戴着脚镣跳舞,这是因为它本身从语言、结构和修辞等都作了诸多的限制,而这些限制使诗人的生命和思想不能够得到充分的表达。今天我们不再需要考虑平仄和押韵,考虑字数的限制等。我们能够自由表达我们的生命和思想,这是一种幸运。所以,我们要回到诗本身,重视诗歌本质的东西,适度地运用语言,选择合适的结构和修辞。
 楼主| 发表于 2005-9-16 20:59:1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关于诗歌的随笔

6、站在诗歌爱好者的立场上
有时我不明白为什么在众多的文学体裁中自己对诗歌的偏爱多一点,因为它实在不是一种讨人喜欢的文学体裁。你可以告诉任何人你喜欢小说,没人会说你什么。但是如果你告诉别人你喜欢诗歌,我相信很多人的反应一定是你所不愿见到的。我喜欢诗歌,爱好是一个人的事,在诗歌处在这样一种尴尬的情况下,我从不把这种爱好与周围的人分享。在无尽流逝的岁月里诗歌陪伴我默默品味人生和声明的滋味。许多年过去了,我庆幸自己在经历了人生的种种变化之后,依然还能与诗歌为伴。
作为一个诗歌爱好者是幸福的,因为他不是诗人。诗人以诗歌创作为生,诗是他生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以诗人的生活历程必然伴随着痛苦。诗人的痛苦有两个方面,一是创作本身伴随的种种问题而产生的痛苦。没有痛苦的作品是不精彩、不深刻的,也是不耐阅读的。另一个方面是外部的压力,不是有饿死诗人的说法吗?这是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诗歌不值钱,诗人也不值钱,作为一个诗人而且写作诗歌是件大不幸事。所以,我作为诗歌爱好者是幸福的。因为我靠自己现实生活中的一份普通工作来满足物质需要,而又有宽裕的业余时间来享受诗歌带给我的生命的愉悦。可以关注诗歌和诗人们的发展,而为他们的现实状况一回又一回地心酸,又能超然于外,因为我不是他们。有时间可以自己当一回诗人,把自己生命中值得记忆的东西,把自己经历过的故事,把自己的感受和思考等写成诗,然后自我欣赏一番。顶多再拿到网络的某个诗歌论坛起臭美一番,博得三五个欣赏者的赞扬就满足了。决不期望把自己所谓的诗歌投到刊物上发表。诗歌爱好者的写作是非功利性的,是自娱,即使自娱娱人,也是少数人。所以诗歌带给他的是快乐而非痛苦。而诗人创作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获得人的承认,是功利性的,所以他们痛苦。
站在诗歌爱好者的立场上,旁观者清,有时觉得诗坛其实没有那么多的痛苦。诗歌只是众多文学体裁的一种,社会的飞速发展让许多东西产生了变化,诗歌不再是一种主流的文学体裁已是必然,另外它也不适合大众消费。且不说诗人们创作的诗歌越来越玩弄技巧和一些不知所谓的东西。在我看来,文化的消费是需要有一定基础的消费,这就是消费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品位。
 楼主| 发表于 2005-9-16 20:59:4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关于诗歌的随笔

7、网络诗歌
网络真是个好东西,正是它的普及,今天的我们才能够在不同的网站的诗歌论坛上阅读许多诗歌,而不必非要购买书和刊物才能读到诗歌。网络及时、数量众多、作者群庞大,而且还可以和作者交流探讨。有人说论坛的诗歌良莠不齐,我认为这正是它的优点,刊物的诗歌受数量的限制,又被编辑的眼光等所制约。好比超市里的水果,包装精美,干净卫生,经过种种处理,吃起来绝对安全,但似乎缺少某种东西。这种东西就是自然状态。超市的水果怎能与直接从果树上摘下的水果相比呢?那种自然的状态和气息无法由包装得来。
发表于 2005-9-18 11:47: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关于诗歌的随笔

文章写的好,请写写诗歌的创作与欣赏.
 楼主| 发表于 2005-9-19 09:23:5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关于诗歌的随笔

你的建议不错,有空我写写
 楼主| 发表于 2005-9-29 20:55:1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关于诗歌的随笔

8、站在诗歌的边缘
那么长久地与诗歌为伍,有喜乐,有悲伤,有种种的情感。太久的陪伴,对它突然产生陌生的感觉,感觉自己仿佛走到了一个悬崖的边上,没有前进的路,回首又对自己走过的路茫茫然。感觉自己走到了诗歌的一个边缘上。
没有思索的人是幸福的,因为他不必为问题的的答案苦苦追问,没有茫茫然的痛苦。放弃的人也没有痛苦,因为他的心不在留在这个地方。唯有徘徊的人在痛苦,而我就是那个徘徊的人。在QQ与一位诗友聊天,我问他为什么最近好常时间在论坛中没有出现了。他说因为厌倦了,他问我“你还有以前的热情吗?”我说也没有了,不过我还常常到论坛上看看。写的少了,回帖也少了,感觉对它爱来爱去不知为什么。我们不是诗人,我们只是诗歌爱好者,是网络写手,是默默无闻的人,是无足轻重的人。我们把太多的爱给了这个让我们痛苦的爱好,渐渐看不明白自己的选择是为什么。诗歌,我们站在它的边缘上,在它的外围呼喊厮打,太久的时间过去之后,我们对自己的行为也感到了一点的无聊。种种不爽的感觉笼罩着我们。
站在诗歌的边缘,我们的激情经不起天长日久的消磨。我很欣赏上面这位诗友的态度,没有激情了,就离它远一点。距离让痛苦变得陌生。这个世界,有许多事值得我们去做,它们都同样有意义、有价值。选择和改变,让我们的人生重新变的充实,感觉有价值。
 楼主| 发表于 2005-9-29 21:29:3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关于诗歌的随笔

9、越是沉默越是好诗人
我的一位朋友说“越是沉默越是好诗人”,他是说诗人应该多写而少说,用诗歌创作本身去说明诗歌。这种想法是不错的,关键是我们的诗歌不是那么过硬,不妨就在我们的诗歌之外再加上一种声音,让我们的话为我们的诗歌张势。君不见有许多人都是这样做的,而且效果大都还不错吧。
其实诗歌是一种声音,倘若我们不能用它本身来说明它,我们只能求助于另外的方式了,就像古人说的宋代诗弱而诗话兴。如今诗歌也不是太兴,就让诗歌附属的东西兴一兴也是可以的,总比什么都没有强的多。
越是沉默越是好诗人,应该是对高手来说的。因为他的诗歌本身已经什么都说了,而且目的也达到了,当然不必说了。虽然我们不是什么高手,但是还是让我们向他们学习,学会沉默,学会用诗歌本身去说明,用诗歌本身去证明。不是有句“沉默是金”就让我们在沉默中把我们的诗歌点化成闪光的金子吧。

北京德深源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55215号-2
联系信箱:qpgzsh@163.com 联系QQ:745826460
联系电话:13466526077,010-5210089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