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齐辛民 秋萍
查看: 2884|回复: 1

世界名曲《梁祝》的故事[转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4-23 00:40: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世界名曲《梁祝》的故事
1959年5月,何占豪、陈钢这两位普通的上海音乐学院学生创作出了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四十年后,《梁祝》已成为中国音乐史上最具国际声誉的经典交响乐名曲。《梁祝》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一种象征。

《梁祝》的三位演奏家
现在已是上海音乐学院教授的陈钢说:尽管迄今为止已有无数中外小提琴家演奏过《梁祝》,但我认为最具代表性的有三位。第一位是俞丽拿。《梁祝》1959年5月在上海艺术剧院首演时,担任小提琴独奏的就是俞丽拿,其时年方十八,还是上海音乐学院的学生。俞丽拿的演奏特点是身心极为投入,肢体语言和表情丰富,颇具现场感染力。她演奏的《梁祝》唱片、音带和CD目前已发行了200多万张。第二位是日本小提琴家西崎崇子。早在1979年,西崎崇子就灌录了第一张《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唱片。为了让海外听众更好地理解《梁祝》,西崎崇子将《梁祝》改名为《蝴蝶情侣》。西崎崇子采用的是国际化的小提琴演奏语言,音色优美,力度好。她迄今灌录发行的唱片、音带和CD有六个版本,将近1000万张。第三位是旅美青年小提琴家吕思清。吕思清对中国文化有极高的悟性,加之他的演奏技巧一流,具有时代感,他对《梁祝》的演绎别具一格,颇受新一代的青年观众欢迎。

《梁祝》的独特魅力
陈钢认为,《梁祝》的成功,是比较恰当地处埋好了中外、古今、雅俗、虚实这四方面的关系。如当时有人强调要突出《梁祝》的民族性,要求在配器中加入月琴、琵琶、三弦,结果试下来与西洋乐队不和谐,只能弃而不用。中国音乐要有民族性,不能生硬地注重形式,而要真正表现出民族文化的内在神韵和精神。《梁祝》的题材是中国文化所独有的,而《梁祝》的音乐语汇又完全是全世界所通用的交响乐语汇,因此,不仅中国人爱听,外国人也完全理解。

“蝴蝶”故事飞向全世界
第一个演奏《梁祝》的海外乐团是前苏联的莫斯科广播交响乐团。1960年,刚在苏联完成学业的上海音乐家曹鹏指挥了这场音乐会。目前,已有美国、德国、法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瑞典、挪威、芬兰、比利时、荷兰、意大利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上百个乐队演奏过《梁祝》。《梁祝》已成为许多外国乐队演奏中国作品时的首选曲目。

《梁祝》在全世界赢得了无数知音。美国著名的冰上芭蕾明星弗莱明在《梁祝》的乐声中,表演了《化蝶舞》。美国著名小提琴大师艾萨克·斯特恩听到这部作品时连声说:“太好了,真美啊!”台湾旅美歌唱家邓玉屏说她70年代在台湾时,台湾当局说大陆一片漆黑。可听了《梁祝》后她想,那么美丽的音乐,怎么可能产生在一个可怕的地方呢?一位美国律师听了《梁祝》深感东方艺术之魅力,竟去改学东方文化了。
富于新意的《黄河梁祝》
曲目:钢琴协奏曲《黄河》、二胡协奏曲《梁祝》、管弦乐《织出彩虹万里长》、《红旗颂》
演奏:孔祥东(钢琴)/陈军(二胡)/广州乐团/胡詠言(指挥)
唱片编号:马可勃罗 8.225952
这张CD是广东星海音乐厅第一张国际发行的唱片录音,也是广州乐团在进行管理改革后,出版的第一张最具有份量的制作。孔祥东的钢琴协奏曲《黄河》,马可勃罗公司已出过专辑,编号为8.225951。这款新专辑的编号紧随其后,内容的搭配上与前一款不同,前一款是《黄河》外搭中国作曲家的钢琴小品;新一款除《黄河》外,尚有新秀陈军的二胡协奏曲《黄河》,以及管弦乐《织出彩虹万里长》和《红旗颂》。孔祥东演奏的《黄河》无论从总体气势到技巧的精细度方面都算得独树一帜。拥有前一款专辑的乐迷朋友可以从唱片中去印证。这张新碟录制的二胡协奏曲是根据同名小提琴协奏曲改编。用二胡的音色表现中国民间素材的音乐作品,本身是很“贴韵”的。《梁祝》原来就是根据地方戏剧的元素进行创作的,用民族乐器演奏,更增添作品的民俗味道。陈军的功力也毫不含糊,只是“小协”已先入为主了,开始听“二协”,多少有些不习惯。细品之后,确实感到与“小协”有差距,二胡的音质较细薄,在宽音域乐句以及和弦等表现方面明显吃亏,有的旋律作八度折回听来别扭。不过,陈军的二胡的演奏技巧非常高超,不但祢补了二胡在演奏作品这些的天然的缺陷,而且在某些戏剧性乐段的表演别有韵味,那如泣如诉的音色似乎更贴近作品的题材。即使是听腻了这部作品的乐迷,从中可以找到很多的新鲜的感觉。唱片“附加”的两首管弦乐曲,虽不庞大,但是,由胡咏言指挥的广州交响乐团的演绎却很精彩,如今,国内这支乐团确实已具备了与“国交”和“爱乐”相抗衡的实力。
胡琴上的帕格尼尼——二胡新秀陈军
“一把二胡可以拉出马的奔腾和鸣叫,真是绝了。”

这是20多年前,许多乐迷都曾竟相传诵过的一句乐话。是的,听多了《二泉映月》、《江河水》,猛的传出一曲奔放热烈的《战马奔腾》,那乐境清新得实在是让人爽神而振奋。时值1976年,这曲子的意味就更是别具风情。那时我刚刚初中毕业,正憋在家里苦练小提琴。一天,偶然从广播里听到《战马奔腾》,印象颇深,从此对二胡这乐器刮目相看。

后来,我考进了音乐学院。第一学年,与我同一琴房的恰好是一位民乐系的二胡学生。于是便请他把这首曲子拉给我听。

“试过,但拉不好。这曲子太难,我看只有陈耀星能拉。”他说。

“为什么。”

“因为是他写的。”于是我便记住了陈耀星。

多年后的今天,虽然很少再听《战马奔腾》,也未曾结识那位二胡大师陈耀星。但那曲子的印象一直记忆犹新。不久前,好友、民乐评论家张志羽先生送我两张篇名都叫《胡弓传奇》的唱片,并对我说:“这里面有你喜欢的《战马奔腾》,是陈耀星的儿子陈军拉的。”

“《战马奔腾》、陈耀星、陈军。”我一下明白,这回该有听的了。

听过这二张唱片,我被陈军精湛的演奏深深吸引。《胡弓传奇》(一)录于1996年。通盘10首乐曲,既有传统的二胡名篇,如阿炳的《二泉映月》、刘天华的《烛影摇红》、《月夜》;也有移植曲、改编曲和新构之作,像《江河水》、《一支花》、《赛马》、《山村小景》等。陈军的演奏,技巧娴熟,严谨清秀。其运弓刚健灵敏,指触清晰流畅。音色圆润细腻、庄谐互具。开篇的《赛马》,他演奏得热烈欢快,酣畅淋漓,表现出草原牧民的一派豪迈之情。而后琴韵一转,一曲《江河水》哀怨缠绵、如泣如诉。接下来的《二泉映月》,见出陈军在音乐诠释上的别具匠心。他将贯穿全曲的5次主题变奏,通过强弱缓急钢柔不同的用弓和指触上的变化,使全曲呈现出5个不尽相同的层次,既有了形象与情绪上的对比,也丰富了乐境。遂让人感到十分清新。我禁不住跳过中间几曲去听篇尾那首《战马奔腾》,随着二胡一句铿锵有力的军歌主题,一股硝烟滚滚、狂风阵阵,将士挥戈、烈马奔腾的疆场气息顿时扑面而来。我特别留意了几处“陈氏”独创的技巧段落,如表现马蹄飞奔时使用的“大击弓”,用以营造战士冲杀场面的“双弦快速抖弓”,以及用连顿入弓结合下滑音来模仿的战马嘶鸣声等等,陈军都演奏得十分精彩和引人入胜。听赏中,我的思绪也在追溯和回味当年听这首曲子时的感觉。应当说,陈军的演释不仅技巧和音乐处理上极具情彩,而且还融入了一股新的、属于这个时代的活力和朝气。这方面,从陈军为该曲写的伴奏配器上也可见出。

1999年推出的《胡弓传奇》(二)是陈军的最新个人演奏专辑。从唱片的封面上看,现在的陈军,脸上少了些当年的稚气,却也显示出一份从容和干练。是的,从唱片内文的介绍中,我得知这位1989年全国民族器乐比赛的二胡冠军后来经过高等音乐院校的深造,不仅琴艺有增,而且还能作曲和配器。特别是近两年,在国内二胡演奏人材“阴盛阳衰”的境况下,他更几乎是一枝独秀,四处开花,既频频在国内各地音乐舞台上亮相,也经常应邀到欧美以及东南亚诸国登台。1997年夏,他与法国里尔交响乐团合作演出时,技惊四座、大受好评,被法国人誉为是“胡琴上的帕格尼尼”。

事实上,我从陈军这张新专辑中,的确是感到了一派新的风骨和音乐上的成熟。听由他配器的古曲《阳关三叠》,三叠中的每一叠他都突出了歌唱性,纯朴的琴韵中饱含着激情。尤其是每叠覆段的八度大跳,以及充满惜别情绪的呈述乐句的反复叠现,刻化出对友人远行的依依不舍和诚挚感情。人声的加入是陈军在配器上为这首古曲新添的一道景致,它扩充了音乐的空间感,也使乐曲的意境更加真切和浓郁。专辑中的《良宵》和《闲居吟》是刘天华的两首名篇,前曲陈军拉得轻盈柔和、倾情倾度,充盈之处,还透溢出一股随兴抒发之妙。后曲则长歌短叹,喜中还忧,悠婉的琴韵倾诉出曲作者对人生的多样情怀和感受。专辑中的《春绿江南》、《陕北抒怀》和《喜盈门》是陈耀星近年的新作,它们以随想式笔法和醇朗酣畅的音乐语言,着意抒发了对祖国山水人情的眷恋和热爱。而《追猎》、《桃花渡过》和《行街四合》这三曲无论是创作还是演奏都饶有新意。在这几首作品中,陈军和父亲陈耀星尝试让二胡以一种新的面貌出现,即:二胡为主奏、结合扬琴、钢琴、吉它和大提琴共同构成一个颇有吉普赛乐队式的重奏组合。这种土与洋、古典与流行的器乐组合,不仅体现出二胡与各不同乐器间叠置交融的情彩,而且更突出了二胡的特色。其效果听来十分清新和充满鲜活的时代气息。

今年10~11月,在第二届北京国际音乐节期间,陈军在北京音乐厅举行专场音乐会。人们不仅可以聆听他自己的独奏,还能欣赏到他的“二胡吉普赛乐队”撩人的舞台风彩。

原载《视听技术》1999年第11期
陈军与二胡精彩的对话——谈陈军最近的二胡专辑《弦语》
3月17日,中国著名的青年二胡演奏家陈军新的唱片专辑《弦语》在Marco Polo出版了。这是自从陈军和Naxos集团旗下的中国音乐品牌Marco Polo签约以来出版的第四张专辑,他出版唱片平均一年多点就有一张。在当今古典音乐不景气、中国音乐出版不活跃的情况下,他出版唱片的速度在同行里面可能是最频密的之一了。

唱片公司出版归出版,总要市场接受才行。这要求唱片在创意、艺术质量和制作质量等方面都要过硬。有相当一部分的演奏家,早期的唱片一般是非常认真投入,后来的出品,质量就差些。为什么呢?早期的制作通常是艺术家积累以久的成果,通常是他们的拿手好戏。后来的演出,实际上就要实现自我突破,这更需要钻研和投入。但是,人一旦出名,可能会很难象没成名的时候那样专心。这就是矛盾所在。陈军的这张CD在NAXOS的仓库里面躺了有大概一年多两年的时间了,就是说,这张CD和协奏曲《梁祝》的录音差不多同一时间完成,短时间里面做两个大制作,一定可以保证是演奏家有感而发的制作吗?演出能保持演奏者的最高状态吗?陈军在那时还要完成电影《刘天华》的拍摄。笔者心里直觉认为,这张专辑多半是演奏家在市场成功后,商业目的多于艺术目的的制作。

在第一时间听完这张CD后,发现主观真的会误事的。整张专辑很好,整体的艺术效果甚至比两集获得多方好评的《胡弓传奇》还要高出一线。

《弦语》里面有三首西洋古典的民乐改编曲,一首刘天华先生的经典名曲,两首陈军的父亲——二胡名家陈耀星早年创作的作品和六首陈军自己的创作。从表面上看,《弦语》的作品的布局没有明显的主题,甚至可以说,一般的唱片的专辑在作品上的选择都不是这样的。陈军在唱片里面就说到:“这张专辑是我多年来不同创作的全集,共12首乐曲,展现二胡艺术不同的表现理念,每首作品采用完全不同的乐队伴奏形式,增强唱片的可听性和艺术性,希望大家能从这张唱片中感受到我对中国当代民族音乐的思想观念及创作追求!”原来这12首作品的主题展现二胡艺术的不同的理念、不同的手法,实际上是要突出二胡这种乐器的表现的可能性。说很容易,要做到就相当难。陈军在这12首作品里面其实要展现二胡从作品创作、编曲到演奏技法等不同方面的特色,甚至是二胡在近年发展的方向。

民族乐器改编演奏西洋的作品一直都有,但是,比较难取得满意的效果。原因很多,其中之一是中国的民族乐器个性比较强,较难与其他的乐器融和。陈军在专辑的第一首竟然选择巴赫的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的第一乐章。这首作品是非常讲究乐器之间的融和与配合的。以前好像没有民族乐器演奏这类型的作品。陈军首先在配器上突破民族乐器的不足。他用了三组共12把的中阮,利用中阮美丽的中音来丰富作品的和声。其次再用声音比较接近古钢琴的扬琴充当数字低音的部分,四把大提琴作低音部分。加上适当的排位,乐器彼此的声音很“靠”。民乐演奏个性很强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民族音乐的演奏不像西洋古典音乐的演奏那样讲究音准的统一。但是陈军的这个录音各个乐器的音准明显是借鉴了西洋乐队的音准的概念,音准很统一,声音非常纯正。所以,整首作品听起来充分发挥了中国乐器的特色,演奏的地道,富于新意。明显陈军对现代的音乐理论有很深的造诣。

《查尔达什》和《流浪者之歌》基本上是属于炫技的作品。以往二胡改编这类型的小提琴作品演奏,象许可的录音,明显炫技,演奏有偏向西洋乐器的个性的倾向。而陈军的演奏首先突出作品本身的音乐性,象这两首作品里面都有强烈的民间舞曲的个性,陈军的在节奏的处理很地道,超技演奏的部分,技巧精彩绝伦地完成之余,还是使欣赏者的注意力集中在音乐而非技巧上。陈军的演奏大方得体,作品的结构处理和整体的把握能力不要说在民乐范围,就是在西洋音乐的范畴,也是相当优秀的。

在西洋作品,陈军是用中国民族乐器演奏,在他自己创作的《水乡琴缘》和《狂野飞骏图》这样的中国作品里面,他用了西洋的乐队与他合作。《水乡琴缘》简直就是一部小型的二胡协奏曲;《狂野飞骏图》则是由管乐队来伴奏,一向感觉柔弱的二胡竟然表现出阳刚的性格。

《空山鸟语》是他师祖刘天华的名作——陈军是刘天华的第四代传人。经典演奏不少,陈军在这首作品上,大胆地加入了康加鼓,二胡主奏与康加鼓的助奏相映成趣,作品的意境更加突出。

《弦语》也是整张专辑的精彩之处。这首陈军自己创作的作品,是属于现代意念下的成果。象谭盾的《鼓诗》是突出鼓的特有的“语言”,《弦语》是二胡属于自己的“语言”。这首作品伴奏的有康加鼓、电吉他、电贝斯、中阮、沙球等现代“流行音乐的乐器”。用现代电声乐器演民乐很多,但是可以说绝大部分是俗不可耐。陈军的这首作品完全没有这样的效果。

这张专辑值得讲的很多。《飘来的故事》里面叙事曲般的动情、《影》里面中国文人特有的飘逸、洒脱、《绿色的记忆》那精彩的二胡与吉他的对话、《太湖风》浓郁的江南特色,实在难以一一道来。陈军说要12首作品表现二胡不同的侧面,他做到了,而且是精彩绝伦地做到了!
发表于 2004-4-23 12:53: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世界名曲《梁祝》的故事[转帖]

[这个贴子最后由青山人氏在 2004/04/23 01:04pm 编辑]

西崎崇子小提琴独奏 -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
[wma]http://www.liangzhu.org/video/liangzhu.mp3[/wma]

北京德深源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55215号-2
联系信箱:qpgzsh@163.com 联系QQ:745826460
联系电话:13466526077,010-52100898

返回顶部